2016的碳市场会有哪些变化
基于对2015年交易情况和政策环境的回顾,展望2016年,将是为全国碳市场顺利启动做好准备的一年。明年的碳市场会有哪些变化,我们大胆预测以下几个可能。
第一,国家和各地的政策将密集出台,为全国碳市场启动做好政策层面的铺垫。走向全国市场,面临立法保障、技术方法选用、历史数据处理、配额分配、核查管理和企业参与等几大挑战,每一方面都需要有明确的政策指引细则,才能保证碳市平稳过渡至2017年全国碳市场按计划启动。
第二,作为过渡期,2016年可能是碳市场相对低迷的阶段。一方面,各个试点三年累计的配额至少在2016年中履约前都可以使用,供应较之以往任何一年都变得更为充足。加上截至2015年底已公示的CCER项目近1300个,已备案的CCER项目超过340个,项目审批备案的进度已形成较为稳定的节奏,2016年的CCER供应将会持续增加。理论上看,市场的供应量将大大超过需求量,价格会维持比较低的水平。
但一些因素的变化也可能会使得实际的市场不会太过低迷。原因在于,非试点地区逐步将重点排放企业纳入控排,试点地区也在酝酿新增控排企业,考虑到2017年全国碳市场就会启动,如果这些潜在的控排企业在2016年就提前开始布局市场,很有可能增加市场对CCER的需求。另外,地方配额与全国配额的转换方式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地方配额很有可能会按某个比例兑换为全国配额,或是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至少在明年不会立即失效,若是这样,试点地区的配额不会被大量抛售至市场。再者,CCER减排量备案的进展有可能受业主意愿的影响而被有意识的延缓,那么市场的供需平衡仍有可能继续维系。
第三,明年
碳金融产品创新的手段将更趋多样化。国家已决心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引导促进
低碳经济的发展,适时引入远期交易将会是碳市场早晚要迎接的课题。目前,各试点都在抓紧开展
碳期货可行性研究,碳期权、远期合约等衍生品在未来一年均有可能出现。2015年上海、广东、深圳、湖北等地都有
碳金融产品面世,比如上海的借碳机制、CCER质押贷款、
碳基金;广东的法人账户透支、配额融资抵押;深圳的
碳债券;湖北的碳信托产品等。碳市场的金融创新已吸引了银行、保险、券商、基金公司的关注,投资机构的加入将会使碳市场更具活力。
2016年,将是中国碳市场吸收发扬试点经验,承上启下做好碳市场建设,催化各类全国性配套实施细则相继落地的一年。纳入控排范围的企业,以及市场的所有参与者必将密切留意相关政策的变化,适时调整应对策略,以十分的期待迎接全国性统一市场的到来!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