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激励企业减排、鼓励清洁技术投资的重要方式
对碳排放进行额度分配与定价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但目前运作规则尚无明文规定,全国碳市的信息发布机制更无从得知。碳交易遵从“总量管制与交易”(cap and trade)的原则,体系内有来自电力、冶金、有色、建材、化工和航空服务业等年排放量在2.6万吨以上的企业,其中,排放超出配额的企业需要向燃烧化石燃料较少的企业购买额度,这被视为是激励企业减排、鼓励清洁技术投资的重要方式。
这“就像一个黑箱”,来自奥地利气候公司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务总监说,由于目前中国市场分配排放额度的方式仍是企业按照历史排放数据向上申请、继而政府进行统筹分配,这其中不乏一些需要企业围绕政府官员打转寻求增减配额的环节,“双方都很抗拒信息发布”,因此人们很难理解配额与碳价是如何设定的。
全国碳市能否成为真正的“市场”尚不确定,但这么做也有好处,政府能借此控制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钢铁、煤炭等行业利润不断下降,要企业完成减排目标,成本可能会超过利润,”陈波解释称,他曾参与广东等地碳市交易规则制定,“成本有多高取决于政府是否想让你关停。”
碳市从试点走向全国,电力、石化企业和一些在全国多地都设有分公司的国企是这个方案的热情支持者。它们现在需要在集团架构下增设一个
碳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子公司和分部在各个试点地区的碳交易,全国碳市将为它们省去一些流程上的麻烦。“多一个试点就要多研究一种规则,我们在全国有一两百座电厂,分别弄起来很耗费精力。”华能碳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宁金彪表达了意愿。
不过这些企业也有些担心的事,它们正在考虑未来一年是否需要将手中的地方碳排放配额全部卖掉。国家电力投资碳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韩曙东说,他们不清楚此前在地方碳市拿到的配额能否兑换成全国配额,“企业为了降低持有风险,2016年有可能会集中抛售”。目前还没有政策告知两种配额折算的量化标准。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