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已经开展了7个省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曾在上个月表示,我国将争取2017年启动全国碳市场。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副司长蒋兆理介绍,未来的全国统一碳市场与现有的交易试点是完全不同的市场。换句话说,当全国碳交易市场建立起来的时候,七个交易试点就自动消失了。因为全国统一碳市场必须要坚持统一的标准:统一的MRV(监测、报告、核查)体系,统一的配额分配,以及统一的法律基础。而这些优势都是七个碳交易试点不能实现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是不是七个碳交易试点未来就不能发挥作用了呢?对此,蒋兆理解释,参与碳交易试点的企业、地方政府以及第三方机构将在未来的碳市场中继续发挥作用。将充分考虑已经参与碳交易试点企业继续存在的条件,在准入门槛上为其留出特殊空间,让这些企业成为全国统一碳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碳市场将作为减排有效工具 而非减排唯一手段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碳市场与欧盟碳市场存在巨大差异。欧盟承诺的减排目标完全转移至碳市场,据易碳家了解到,碳市场的总量分配直接跟国家减排目标挂钩。蒋兆理说,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碳市场要作为减排的有效工具,而不是减排的唯一手段。中国碳市场的总量分配,应该跟全国的、长期的减排目标有关系,但不完全是线性的关系。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蒋兆理认为,全国碳市场的配额目标应该高于国家的减排目标,因为目前参与碳市场交易的企业也是全国减碳潜力最大的地方,是未来国家减碳的重点,应该承担更高的标准和更重的责任。只有通过制度设计,才能确保中国碳市场相对稳定的运行,实现碳价逐年提高的长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