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节能减排多,碳配额用不完,就可以卖出去;谁改造跟不上,就要花钱买“碳”——广东正大力试点碳交易,借助巧妙的市场机制推进企业自觉节能降碳,为广东进一步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作探索尝试。
自2011年纳入国家碳交易试点以来,广东省政府出台了《广东省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在此基础上省发改委制定印发了《配额管理实施细则》、《报告与核查实施细则》等,初步形成了具有广东特色的碳排放管理和交易法规制度体系。广东在多方面进行了“先行先试”,是目前唯一一个探索配额有偿发放机制的试点地区,也是试点中唯一一个提出碳配额总量目标的试点地区。广东还在全国首创探索把新建项目纳入碳排放管理,避免现有项目减排、新建项目却不断扩大排放的情况发生。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目前,广东一、二级市场的碳交易累计成交金额均居全国首位,占了全国的六成左右。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实行碳交易,一年卖碳1451万吨
开盘价30.49元,收盘价32.6元,最高价32.6元,涨幅6.92%……这是在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简称广碳所)网上公布的一组最新碳交易行情。作为广东省碳排放配额有偿发放和市场交易平台,广碳所位于海珠区的广州联合交易园。广碳所在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首日成交单价第一、碳配额有偿发放总量第一、碳排放交易总量第一、碳排放交易成交金额第一……
据广碳所工作人员介绍,这里的交易是完全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其交易的是以吨计算的“碳排放配额”,即政府分配给企业用于生产、经营的二氧化碳排放的量化指标。碳交易主管部门每年给企业核定并分配一定数量的配额。当企业实际排放超出该总量,超出部分就需花钱购买。若企业实际排放少于该总量,剩余部分可出售。自2013年底广碳所成功实现广东省碳排放有偿配额首次竞价发放以来,短短一年时间,广东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超过1451万吨,总成交金额近8亿元,居7个碳交易试点省、市首位,分别占全国碳市场的近五成和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