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交易试点初见成效,研究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2014-09-13 08:27

“我们交易所的网站有几天没有更新了,为什么没有更新,因为没有交易。看着全国其他市场的交易情况,我们都很着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总经理刘汉武经历了不少“零交易”的尴尬。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这种尴尬更源自于信息的不透明。“信息是整个市场流动的基础,没有信息,资金往哪流动,大家如何决策,都不能合理做出来。”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副总裁葛兴安表示,目前在碳信息的披露和履约上,市场上开放的信息严重不足。比如证券市场,既有基本面的分析,也有技术面的分析,但是到了碳市场这些分析方法就“失灵”了。由于缺乏完善的披露机制,极大限制了企业和投资机构参与到碳市场交易中来。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目前,碳市场在扩大交易性和开放性上还存在不少障碍。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国内政策和履约处处长蒋兆理认为,开放性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它取决于诸多因素,首先我们的报告核算体系是不是完善,只有完善后才有东西拿出来公开、透明;其次,取决于我们的法律基础,现在不少企业以维护隐私为由,不同意开放信息,对此必须有严格的法律规范。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郑爽则表示,缺乏基础数据、理论方法的支撑,各地登记簿和交易标准各异,交易市场以及服务业缺乏监管,也导致企业参与积极性降低,甚至一些企业有联合抵制的现象等。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研究建立全国碳市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国家发改委近日发文表示,深化研究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这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我们搞碳交易就是为了减排,而要搞好碳交易,一是要有成熟的法律,二是要有成熟的市场。”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一语点出了碳市场建设的关键。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碳排放权交易必须通过立法赋予排放配额才有一定的价值,强化碳排放的约制,抓紧制定出台专门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和配套办法。通过立法建立起具有约束力的排放控制制度,推动企业参与,让碳交易各个环节都做到有法可依,确保市场可持续发展是当务之急。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碳市场的建立关键是在前期的设计阶段,也就是法律规则、标准出台的阶段。”孙翠华透露,国家发改委打算用2到3年时间做这些前期的工作,初步计划在2016年试运行。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据悉,国家发改委着手开始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已经启动制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研究全国碳交易总量控制目标及分解落实方案,继续研究制定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指南,开发建设国家碳交易登记注册系统。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组织开展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工作,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等相关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碳交易的持续运转离不开成熟的市场机制。蒋兆理认为,尽管交易的产品是碳或者是碳排放权,但是一定要符合市场的属性,可交易性是其核心要素,各个标准确立时都要充分考虑。比如,我们是拿国家承诺的减排的总量来设计碳市场交易的总量,还是根据企业实际的减排能力设计减排量就值得商榷。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交易离不开市场,我最关心的是怎么能把市场的规模和流动性做起来。”北京环境交易所总裁梅德文对记者说,目前我们整个市场规模比较小,而且没有太多的流动性。只有更加多元化的交易主体,更加灵活的交易规则,才能真正实现可交易性,才能吸引那些非履约机构参与市场。激活市场就要做好激励机制设计,让所有的参与者实现价值发现,这事关长远。(完)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国家发改委 环境保护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主办单位:中科华碳(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易碳家期刊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十区22楼三层 联系电话:010-51668250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1044150号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