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经历了时限推迟的波折,广东碳排放配额有偿竞买模式终于还是有惊无险地交出了企业履约率98.9%的优异成绩。专家表示,配额有偿发放不仅是国际成熟碳交易市场的普遍做法,也符合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精神,代表着中国碳交易市场未来的趋势。长期来看,要更多地依靠市场化,让有偿配额的比例逐年提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近日,广东省启动碳排放交易以来首个履约期“大限”已至。根据相关规定,该省电力、水泥、石化、钢铁四大行业中年排放二氧化碳2万吨或以上的202家控排企业,被首批强制参与碳交易。这些企业必须在7月15日前清缴碳配额,否则将面临严重处罚。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2011年,我国确定在深圳、北京、上海、天津等7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尝试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低碳发展。广东作为我国7大碳交易试点省市中第一个、也是目前惟一在配额分配环节采取部分配额有偿竞买的试点省,碳市的履约情况备受外界关注。不同于其他试点省份全部免费发放碳排放的配额,广东省要求企业必须先购买3%的有偿配额,然后才能激活97%的免费配额,这无疑使企业的履约压力增大。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最终的履约情况让人较为欣慰。根据广东省发展改革委气候处17日公布的数据,截至15日,在202家控排企业中,有182家完成履约,18家企业因关停淘汰等原因转为报告企业免予履约,仅2家企业没有完成履约,企业履约率达98.9%,配额履约率达到99.97%。
“配额有偿发放是国际成熟碳交易市场的普遍做法,符合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精神。”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总裁靳国良表示,全部配额免费发放不符合以市场化手段促进节能减排的制度设计初衷,难以建立有效的碳市场,真正的市场化就是要体现“多排者付费,减排者获益”的原则,并且通过市场交易来发现配额的真实价格。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但在实际操作中,广东不少企业纷纷表示“有压力”。“的确存在一些企业对有偿拍卖不理解的情况,认为这样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广东省发改委气候处有关负责人称,由于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广东省发改委将履约截止日期从6月20日推迟至7月15日,给之前来不及购买有偿配额的企业最后一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