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我国已经建立的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中,每个试点交易所都有自己的规则和标准。但是,没有统一市场的碳交易难免会出现问题。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气候与能源团队主管宋然平举了一个例子,一家水泥厂,放在广州,或者北京、深圳、武汉,因为适用的方法不一样,所以可能得出的结果也不一样。
目前每个开展碳交易的试点交易仅局限在本城市内部,因此作为市场主体的不同产业间、产业内不同企业间差异性小,容易造成企业间供需极不平衡,无法形成活跃交易的市场状态。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未来的发展中须打破这种相对封闭的状态,建立中国碳市场制度体系,营造出更大的市场。据孙翠华介绍,中国碳排放交易制度建设已经启动,计划3年左右时间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但建设这个市场,核心是分配的方法和标准,还有管理办法,报告制度的建立,交易规则的制定等等,但最重要是管理办法法律地位的问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在现有的7个试点中,有金融发达的上海,有工业发达的广东,有中西部的湖北、重庆,各个地区之间的差异较大。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说,由于政策和技术方面的诸多复杂问题,短期内不同省市之间很难实现互连,继续增加试点省市,只会形成更多独立分散的小市场,对建立全国性的碳市场意义不大,势必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建立全国范围的碳交易市场,需采用公开透明的方式对第三方核查机构进行选择,需要使基础数据的收集方法、渠道等规范化,以增强企业对交易的信任度。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林伯强指出,在未来碳交易做到什么程度还要看中国政府的态度。对于未来碳交易的发展,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要求减碳,必然伴随成本的增加,增加的成本需要有人来承担。尽管有买方和卖方,但最后还是整个社会来承担,社会人应该承担多少是极为复杂的事情,这是政府必须考虑的问题。(完)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