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试点市场有成效
记者了解到,碳交易在上海试点的成效还是比较显著的。上海试点未满半年,交易主体已逐渐增多,企业参与度和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在尚未引入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情况下,上海市场的交易量却逐日上升,累计交易量居全国领先水平。
也有许多企业已经自觉进行节能减排,中铝上海铜业有限公司(下称“中铝上海铜业”)近日上交的排放报告显示,公司2013年碳排放总量为5.3万吨,比官方发放配额(6.3万吨)节省了近1万吨。据媒体报道,此前公司每年平均消耗5万吨标煤,是“重点耗能单位”。在环保大潮下,公司关停了一些高耗能生产线,转向低耗能的高精尖项目,同时有效利用
合同能源管理,采用太阳能发电,现在公司每年可节约2700吨标准煤,仅太阳能发电一年就有200万度,足够日常照明。
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金融创新实验室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出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变化。报告显示,60%的沪市公司已经设立单独的部门来承担环境、能源消耗以及公司减排的具体责任,以及实现气候目标的各种激励机制;超过85%的公司在日常生产管理中已经开始重视温室气体的排放;65%的公司已经着手设立具体的减排目标;57%的样本公司制定了详细的减排计划并鼓励有关减排活动的投资。
虽然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能够带来良好的节能效果,但是也有部分企业对现有政策表示担忧。中铝上海铜业的相关人员表示,按照现行政策,新项目必须达到产能的60%才能申请新增配额。该公司2013年底新上的高精度铜板项目与总体产能占比并没有达到这个程度,所以还不清楚能否据此申请到新配额。“新项目未来如果全面投产耗能量就上去了,到时还怕配额不够用”。
(编辑:和讯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