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张掖市林业科学研究院组建专业技术团队,深入肃南、山丹、高台等县区草原腹地,开展系统性草原
碳汇监测调查工作,为本地化草原
碳汇监测模型构建奠定数据基础。
此次调查精准布设样方438个,重点采集土壤水分、容重、有机质含量等核心计量参数。“实现草原碳汇生态价值转化,核心在于构建科学系统、可核查的碳汇计量体系。由于草原碳汇计量涉及生物、地理、气候等多维度复杂过程,其监测与计量技术亟待持续深化与系统攻关。此次规模化实地监测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有效填补区域草原碳汇基础数据的空白,更能够为揭示碳汇形成机理、提升计量精度与市场认可度提供关键科技支撑。”张掖市林科院正高级工程师马剑介绍。
草原生态系统是全球碳循环的关键一环,在固碳释氧、缓解气候变化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张掖市广袤的草原资源,既是区域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更是实现“
碳中和”目标的重要碳库,其碳汇潜力的精准挖掘与计量,直接关乎生态保护与
绿色发展的协同推进。
下一步,张掖市将全面组织相关科研院所重点推进西北地区主要树种生物量模型与参数优化,研发高精度林草碳汇计量监测模型,制修订西北地区林草碳汇计量技术规范,填补退化林修复、草原生态修复碳汇等
CCER方法学空白,深化与顶尖科研院所战略合作,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具备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
碳计量人才,建设西部地区
碳计量智库,为西部地区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提供坚实保障。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