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路先锋:辰溪碳汇交易激活生态密码——辰溪碳中和发布会侧记

文章来源:怀化新闻网龚彦 黄嘉2025-08-22 09:58

8月19日,记者有幸全程见证辰溪县水土保持碳汇交易的历史性时刻:在水土保持碳汇多场景应用暨2025年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南部赛区开幕式碳中和发布会现场,2.18万吨水土保持碳汇的捐赠证书正式交接。
 
见此记者内心深处,有的不仅是对全国首个使用水土保持碳汇中和的体育赛事的祝贺,更是对辰溪十余年生态坚守的致敬。从昔日的“长治四期”工程治理水土流失,到如今的碳汇交易激活生态价值,辰溪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价值转化-反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生态治理到价值变现的跨越
 
发布会现场,一组数据引人注目:搞潭溪小流域经过20余年生态修复,植被覆盖率提升至78%,碳汇储量达9.37万吨。这些数字背后,凝结着辰溪县持之以恒的生态耕耘。
 
时间回溯到20世纪90年代,辰溪县搞潭溪流域曾饱受水土流失之苦。1997年实施“长治四期”工程,通过34125亩的坡改梯、水保林营造等治理措施,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如今,辰溪县通过开发搞潭溪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在减少土壤侵蚀、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增强土壤、植被和水体吸收并固定大气中二氧化碳(CO₂)的能力,将碳汇交易转化为经济增量。
 
“这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辰溪的生动实践。”据县水利局负责人介绍,通过科学核算,搞潭溪小流域碳汇量达9.37万吨,预计总值300余万元,将专项用于后续水土保持项目建设,形成“治理—增汇—变现—再治理”的良性循环。
 
科学计量构建交易基石
 
碳汇交易,计量是基础。为确保数据权威性,辰溪县构建了完整的科学计量体系,联合北京中创碳投公司依据《水土保持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技术指南》,在流域内布设19个监测样地,通过每木检尺、土壤采样等方式,形成详实的《碳汇监测报告》,为碳汇交易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面对流域内多权属主体的复杂情况,辰溪县创新采用“流域整体确权”模式,由县水土流失监测和水资源服务站统一行使碳资产权利,保障权属清晰。
 
多元交易激活市场活力
 
发布会现场,个人认购、生态补偿认购、企业认购,这三份不同的碳汇认购协议展示了交易模式的创新。这种多元化交易模式,是辰溪县破解“交易路径窄”难题的关键举措。截止到目前,依托省环境权益交易平台,已推动碳汇量认购3.28万吨,以32元/吨的交易价实现收益105万元,获得新意向认购3.9万吨,预计将实现收益125万元。
 
最引人注目的是此次借助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 BA)的东风,向中国农民体育协会无偿捐赠2.18万吨(价值70万元)水土保持碳汇。这一创新举措,既为这场充满乡土气息的赛事注入“零碳”元素,也大大提升了水土保持碳汇的社会认知度。
 
制度创新保障长效发展
 
在发布会政策解读环节,辰溪县的相关制度创新备受关注。《水土保持碳汇交易奖励办法》对开发主体给予每吨5元奖励;“碳汇量损失保险”覆盖极端天气等风险;打造“辰溪水土保持碳汇”区域品牌实现10%-15%的价格溢价……这一系列保障机制,有效破解了“变现动力弱”的难题。
 
交易流程的规范化同样值得称道。通过政策激励、风险兜底、品牌提升,梳理18个环节、精简9项审批要件,核证周期压缩至15个工作日;建立“财政监管+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资金监管网,确保交易资金100%用于水土保持项目建设,让市场参与“有动力”,保障了交易的“质效双优”。
 
绿色发展开启新篇章
 
站在新的起点,辰溪县已绘就清晰的发展蓝图:推进松溪、野鹿溪等小流域碳汇开发,预计新增碳汇量18.27万吨;探索“碳汇+”多元产业模式,打造“碳汇认证农产品”品牌,开发“碳汇研学”“生态徒步”等特色旅游线路……这些规划正在将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发展优势。
 
这场发布会标志着辰溪县在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随着“辰溪模式”的不断完善,这条生态价值转化的新路径,正在为“双碳”目标实现贡献基层智慧,辰溪县用实践证明:守护绿水青山,终能收获金山银山。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4055651号-1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