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畜牧业的绿色转型实践研究报告》:畜牧业减排应纳入全球气候目标

文章来源:中国日报网碳交易网2025-07-13 15:24

7月10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波恩会议刚刚落下帷幕之际,世界动物保护协会与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共同发布《中国畜牧业的绿色转型实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呼吁国际社会在11月巴西即将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继续推动食物系统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全球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中,除化石燃料排放之外,畜牧业也是重要来源之一。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资源研究所统计,全球畜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约占人类活动排放总量的14.5%,饲料生产与加工、反刍动物肠道发酵是畜牧业两个主要排放源,分别占全球畜牧业总排放量的45%和39%。因此,加快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于实现农业农村地区的碳减排,推动完成全球气候治理目标至关重要。
 
报告旨在对中国畜牧业的现状和可持续转型进行深入研究,并从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技术规范制定、生态农业管理、多元化"大食物观"建立以及消费端膳食结构平衡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报告呼吁各国领导人应重新思考农业补贴和支持方式,并逐步淘汰对环境和社会有害的补贴政策,开发利用绿色创新技术以及"绿色债券"等金融政策,确保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该报告指出,国家层面优化顶层设计方面,明确畜牧业在气候变化整体工作中的定位,在农业支持政策方面,促进养殖行业系统"模式"创新,关注大型集约化养殖的隐性成本,鼓励多元化发展模式,如种养循环、生态养殖和福利养殖等,引导行业向环境友好、带动小农户共同富裕的模式转型升级;部委层面推动开展畜牧业生态环境绿色转型相关技术规范的研究工作,梳理已有政策措施、技术规范,基于行业发展现状,结合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政策实施情况的差异,进一步完善畜牧业污染防治和碳减排相关政策措施、技术规范等。
 
该报告还提出探索创新基于生态农业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借鉴国际经验,实现养殖场对畜禽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有效减少畜牧业生产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提高畜牧业绿色发展水平;树立多渠道、多源头化、多供应体系的"大食物观"。鼓励农业科技研发新型食物选择,推动替代蛋白和新蛋白产品的探索,进一步丰富食物系统供应,从而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推动政策宣传和膳食营养教育,引导居民选择绿色生活方式和平衡膳食结构。鼓励消费者参照《中国营养膳食指南》以及其他健康膳食建议,形成科学健康膳食模式,扭转过量肉源性食品消费行为,杜绝消费端食物浪费,推动更可持续的饮食和生活方式。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赵中华先生表示:"报告从宏观角度探讨了'大食物观'和气候变化的关系,鼓励平衡膳食的健康饮食方式,并提出了高福利动物蛋白和植物性蛋白相结合的解决方案,针对农食系统减排能力关注不足的现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在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危机大背景下,各国政府纷纷制定碳中和目标,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2020年9月中国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积极采取措施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指出,所有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某种程度上都依赖于更健康、更可持续和更公平的粮食系统。畜牧业的绿色转型是实现环境友好、社会发展、人民福祉的有力保障。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4055651号-1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