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正式发布全省首个城市级
碳预算管理数字化
平台。
平台由国网杭州供电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通过整合区域、行业、企业多维度数据,构建
碳排放目标核定、动态监测与智能评价体系,为城市、企业推进
绿色低碳转型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标志着杭州在碳治理领域迈入数字化新阶段。
从平台可以看到,2025年杭州全市碳排放强度预算目标为0.433吨/万元,较2024年下降4.7%。
平台不仅能对整个城市的碳预算目标进行核算,还建立了不同领域、行业、企业的全层级核定模型。
“在预算核定阶段,这些模型综合考虑了城市碳效目标、历史碳效情况、减排潜力以及经济发展形势等多维因素,以单位经济产值产生碳排放量这种碳排放强度的形式,差异化、客观地核定碳排放目标,为政府开展绿色转型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国网杭州供电公司能源大数据中心工程师赵坚鹏说。
赵坚鹏介绍,得益于电力“分钟级”远程数据采集能力,从用电量入手,结合历史用电量与碳排放关联性建模,可实时测算碳排放量,误差率低于5%,为全域、区域及行业碳排放监测与预警提供技术支撑。
在碳预算执行过程中,平台显示,2025年前4个月杭州全域碳强度为0.405吨/万元,低于年度目标5.8个百分点,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但区域分化显著:数字经济和高端产业聚集的滨江区、拱墅区、上城区、余杭区单位GDP碳排相对较少,而高耗能企业较多的建德、桐庐、钱塘三个区县单位GDP碳排强度较高,亟需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以建德海螺水泥厂为例,作为典型的高耗能企业,2025年碳预算总量是329万吨,截至目前执行进度为19%,额度充足。其中一系列
节能减排举措发挥了重要作用:1.2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在今年前4个月发电424万千瓦时,节省电费264万元,减排超2000吨;当地供电部门帮助建设的绿色生产线减少碳排放1.4万吨。
“过手机可实时查看碳排放数据,我们企业节能降碳方向更明确,更加有的放矢。”建德海螺水泥厂相关负责人说。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