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能源转型面临多重挑战,需推动更多类型大宗商品交易
NBD:我们之前依赖传统能源已经很长时间,在绿色能源转型过程中势必会面临阵痛,您认为阵痛可能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陈佩珊:其实阵痛主要来自四方面:
一是过去能源认证标准不明确,现在国际海事组织已制定统一指标,只要标准定得更加仔细和精准,这方面现在是有解决方向的。
二是供应方面,中国和澳大利亚是主要绿色能源供应国,但供应点分布广泛,要持续开发也需要时间。
三是绿色能源运输面临技术和人力挑战,尤其是氢能源储存和运输成本高,这还需要技术突破。
四是船只安全至关重要,现在全球共约有6万条船,将其进行(绿色能源)改装和新船设计是难题,船员需接受安全操作培训。目前有200万海员,必须适应绿色能源新船要求,挑战很大。
NBD:香港不仅是国际航运中心,还是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在绿色能源转型的背景下,还可以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陈佩珊:“建立大宗商品交易生态圈”已经被写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行政长官2024年施政报告》。当中提到,船东和大宗商品交易商是航线和海运服务的主要使用者,吸引他们集聚香港运作可带动海运服务,并推动期货对冲等金融和专业服务,有利于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地位。
其实,大宗商品交易不仅限于黄金,还有绿色燃料、矿产等货物其实通常都是通过海运运输、交易。我们可以利用香港作为绿色燃料、矿产等货物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这类交易可以推行纸面交易,无需实际运送商品到香港,只要相关公司在香港设总部或设分公司。
另外,现在我们购买股票可利用深港通、沪港通等渠道。那么结合上海、深圳的大宗商品交易网络,参考大连已有成熟的商品交易
平台,香港是不是也可以考虑发展类似的连接系统,建立一个比如叫“商品通”这样的渠道,巩固其航运、金融和贸易中心地位,发挥香港品牌和信心优势,推动商品交易多元化。
同时,绿色金融产品也可以配合发展。例如,香港与上海可分别推出绿色金融产品,并探索实现互通。
NBD:面对建立绿色航道时,船东因绿色能源产品新出现、稳定性不明且研发制造成本高,而不愿采用的现实问题,该如何激励或鼓励船东采用绿色能源?
陈佩珊:这个问题非常现实,因此大家必须进行更多交流。我们的研讨会上,不仅是
专家的分享,还有一些经验分享。此外,香港可搭建交流平台,通过推广“盛世经济”,多举办海运活动,例如香港船东会为亚洲船东协会举办国际航运
论坛,吸引更多业界翘楚汇聚香港。
注:香港船东会于1957年成立,是航运业界的主要商会,拥有约200家公司会员,包括船东、船舶管理公司和航运服务提供商。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