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和国合中心首任主任李俊峰:维护能源安全,要建立有韧性的产业链

文章来源:《财经》新媒体碳交易网2022-12-19 09:55

12月17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和国合中心首任主任李俊峰在由《财经》杂志、财经网、《财经》智库、财通汇联合主办的“《财经》年会2023:预测与战略”上指出,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在这种情况下,能源安全也给我们敲了一个警钟,只有世界是安全的,中国才是安全的,世界能源是安全的,中国的能源才是安全的。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和国合中心首任主任李俊峰
 
“只有政治的安全才有能源的安全,努力维护一个全球的政治安全和和平,对于维持全球的能源安全和推动能源转型至关重要。”李俊峰说,“我们要建立一种稳定可靠有韧性的产业链,它需要广泛的合作,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和任务,我们希望均衡发展。”
 
他还提到,今年中国的新增发电量在3000亿千瓦时左右,光伏发电的新增发电量今年有可能超过3000亿千瓦时,对煤电以及其他的化石能源发电,特别是天然气发电,形成了实实在在的有效替代。我们今年非化石能源占比提高的速度,比去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今年有可能增加到1到1.5个百分点,有了倍增的可能性。
 
以下为发言实录:
 
李俊峰:非常高兴又参加一年一度的《财经》年会,很高兴与大家就能源问题再次谈论。我大部分同意周大地先生的看法,就是俄乌冲突之后,特别是去年,包括今年,整个全球能源形势的变化。 
 
稍微更正一点主持人说的今年延续了去年的能源态势,这个分析是不准确的,2021年能源的快速增长,包括价格的暴涨是一个自然的变率,就是经济增长了,去年全球的经济都增长了,美国接近5%,中国超过了10%,欧洲超过了4%,在这种条件下,能源的需求快速增长导致价格增加,这是一个必然的现象,只是说我们能源界没有对此做出充分的准备。比如中国去年一年发电量净增8500亿千瓦时,这是历年来没有的,超出了过去接近三年的增量,我们一般每年2500亿千瓦时,高的时候3000亿千瓦时,去年是8500亿千瓦时,造成了能源的供应一度紧张和价格上升,这是一个自然的现象,我们搞经济规划、能源规划的人应该想到的。
 
2022年情况恰恰相反,今天上午和昨天很多经济学家分析,2022年全球经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特别是中国,全球都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全球的一个引擎,这个引擎今年虽然没有熄火但乏力,全年的增速远远低于年初的预期,年初我们预期5.5%左右,现在全年下来能不能保住4%,3.5%,都是比较困难的,导致了我们的能源需求有了大幅度的下降,发电增量去年增加了8500亿千瓦时,今年不会超过3000亿千瓦时,在能源需求不畅的前提下,能源还出现了所谓的危机,这是一种人为的因素,一个政治的因素。所以,去年的情况和今年的情况做一个对比时,做能源政策研究的,做规划的,甚至做投资的,都应该想到一个问题,政治的不可抗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如果政治家们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在技术上做更多的储备,做更多的选项,都是非常困难的,像欧洲发生的事情是一样的。
 
欧洲对俄罗斯的石油依赖超过了40%,天然气超过了50%,在一夜之间要脱钩,会造成短时供应的危机,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如果做政治决策的时候应该有勇气承担这个责任,没有必要说是能源的问题,能源没有任何问题,是政治上出了问题,包括价格通胀,能源短缺,以及能源价格暴涨传导到粮食安全,这些政治上应该负起责任,不要说是能源问题。
 
全球范围内也是如此,如果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这么大的政治动荡,能源再有本事不可能保证全球的能源安全,所以说这一点上,对我们全球的政治家们提了一个醒。这一次习主席去巴厘岛参加G20峰会,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大国应负起责任维护全球的安全,尤其是中美两个大国,因为这两个大国不仅对中美两国人民负责,还要对全球负责,所以说在这些问题上大国应该负起责任,维护全球的能源安全。
 
中国现在也深深认识到这一点,就是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或者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在这种情况下,能源安全也给我们敲了一个警钟,只有世界是安全的,中国才是安全的,世界能源是安全的,中国的能源才是安全的。所以我们立足在这种条件下和平谈判,解决问题,尽可能不使事态恶化,形成一个全球的安全态势,为全球能源安全提供保障。
 
这次对新能源发展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更大一些,不论是欧洲还是中国,包括美国。全球范围内大部分国家都认为,通过这一次俄乌冲突政治影响造成的能源供应的紧张或供应的短缺,使得人们坚定了摆脱对化石能源依赖的态度和决心,欧盟再电气化的方案也加速了进程,他们打算2027年基本上摆脱对俄罗斯的化石能源依赖。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的供应量,在整个消费的占比中提高到45%,原来是提高到40%,大家觉得5个百分点不是特别大,不要忘了,现在欧盟可再生能源在整个能源消费的占比只占23%,到2030年提高到40%,增加17个百分点,如果增加到45%,增加23个百分点,现在剩下7年时间,平均每年要增加3.5个百分点,这是非常非常艰巨的一个任务,但他们下了这个决心,有可能做不到这一点,但他们恒下一条心努力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供应,这样他可以逐步摆脱俄罗斯乃至对全球化石能源的依赖,因为欧盟的非化石能源发电在2020年已经达到了63%,通过俄乌冲突,今年有可能接近70%,从政治上来说,它有底气宣布和俄罗斯脱钩的一个重要的物质基础,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达到80%到90%的时候,它的底气就更大了。
 
今年我们的新增发电量在3000亿千瓦时左右,光伏发电的新增发电量今年有可能超过3000亿千瓦时,实实在在的对煤电以及其他的化石能源发电,特别是天然气发电,形成有效的替代。我们今年非化石能源占比提高的速度,去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今年有可能增加到1到1.5个百分点,有了倍增的可能性。并且我们发展的速度,产业基础的锻造,可以说又进了一步。在今年年初,曾经做过一个预测,到2030年的时候,光伏的需求大概是6.3亿千瓦,我们到2025年就可能完成这样的目标,去年产生的多晶硅供应的短缺,今年已经上量了,今年年底或者明年上半年,多晶硅的产量可以满足325G瓦的光伏生产组件的完成,全球到2030年可以每年装6亿,这种产能的供应能力是完全有可能实现这么一个目标,为全球的能源安全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它意味着什么呢?如果达到6亿的增量,差不多相当于每年增加一万亿千瓦时发电量,相当于现在发电量增量的60%左右,所以说,它就可以弥补由于化石能源供应短缺或供应紧张所带来的问题,但是它有明确的不确定性,地缘政治的问题,单边主义的问题,这种问题不能解决,产能无法发挥出有效的作用。同时,如果发生了贸易战或人为的干预,政治上的干预,而不是一种市场行为时,可能加大成本,这也是我们要努力避免的。好在现在大家形成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一块努力,合作共赢来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对抗,对抗无法解决问题,也无法确保安全,只有合作共赢才能避免危机,才能形成一种能源的安全。
 
最后,我的观点就是这样,只有政治的安全才有能源的安全,努力维护一个全球的政治安全和和平,对于维持全球的能源安全和推动能源转型至关重要。
 
主持人:谢谢,有一个问题,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有人说它的产业链控制力堪比美国对于芯片产业的控制力,在全球大力发展新能源的时候,本来是中国新能源产业的一个非常好的走向全球的机会,与此同时,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保护主义此起彼伏,一个是正向的力量,一个是负向的力量,这一正一负之间我们能不能看到一个相对明确的前景?
 
李俊峰:前景是明确的,大家虽然都站在十字路口上,十字路口一个向好的方向走,一个向坏的方向走,俄乌冲突给大家提一个醒,通过军事手段干预无法解决任何问题,只能添堵,所以说现在全球通过和平的方式,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尤其是中国这么一个大国,我们带头,二十大中有一段话大家一定要记住,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包括前两天刚刚结束的中国经济工作会议,外面对我们两个坚持无论怎么解读,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坚持走市场化的道路不动摇。另外,在国际上坚持多边主义,别人脱钩我们不脱钩,我们坚持合作的态度,最终我们是会感动人的,因为我们确实没有称霸的,不可能拿光伏做武器,说不卖给欧洲、美国光伏了,不可能的事情。
 
当然在产业布局上,让大家放心布局,我们的产业在全球范围内构一个产业链,一国独大都不是好的事情,相对均衡一点,在构筑产业链上让它相对比较均衡的发展,这也是全球的共识。我们在很多问题上,石油、天然气问题上,我们不希望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全球都有这种心态,把希望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所以我们要建立一种稳定可靠有韧性的产业链,它需要广泛的合作,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和任务,不要天天说我们占80%到90%,这不是一件好的事情,我们希望均衡发展,我们的企业也要到国外去部署产能和进行所谓的产能合作,无论在中东,在欧洲,在南美、北美,在东盟也是,尤其在非洲,我们可以共同合作,做好这样的事情。
 
主持人:谢谢李主任。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