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忠:金融机构气候信息披露的挑战与机遇

文章来源:厦门国家会计学院碳交易网2022-04-27 15:34

金融机构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

 
气温上升导致海平面上升、森林火灾和极端天气等诸多危害,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22年2月28日发布了长达3675页的评估报告,指出气候变化的影响比预期更加广泛和严重,警告人类若不加大温室气体减排力度,改变气温上升的机会窗口将很快关闭。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将这份评估报告称为“人类痛苦的地图集,是对失败的气候领导力的严厉指控(Levin et al,2022)。”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加速低碳转型、重构净零排放的经济体系势在必行。
 
净零排放的经济体系不可能一蹴而就,既需要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也需要撬动金融资本为低碳转型提供资金支持。联合国气候行动与融资特使、英格兰银行前行长马克.卡尼(Mark Carney)认为,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全球在未来30年内需要投入100万亿美元至130万亿美元的资金。我国要实现“双碳目标”,同样需要投入不菲的资金,未来30至40年,我国对绿色低碳的投资需求介于139万亿元至487万亿元之间(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课题组,2021)。面对低碳转型如此巨额的资金需求,金融机构不应也不会缺席。2021年11月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 26)的“融资日”上,来自45个国家管理了130万亿美元资产的450多家金融机构组成的“格拉斯哥净零金融联盟”(GFANZ)承诺为低碳转型提供融资和投资,致力于实现《巴黎协定》提出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工业革命前1.5℃内的控温目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资金提供者,金融机构有义务也有能力在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发挥独特的核心作用。离开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如果不是纸上谈兵,就是缘木求鱼。从这个意义上说,金融机构肩负着加速自身低碳转型和通过投融资赋能企业绿色发展的双重责任。
 
低碳转型为金融机构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发展绿色金融具有双重意义:一是绿色金融有助于将金融资本导向环境友好型、环保担当型的行业和企业,压减棕色资产(Brown Assets)[1]规模,降低气候风险敞口,防范绿天鹅风险[2](Green Swan Risk),进而推动金融机构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促进金融稳定;二是绿色金融有助于防止金融资本流向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等环境不友好、环保不担当的行业和企业,实现《巴黎协议》的控温目标,进而促进经济社会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色金融的发展高度依赖于可持续发展报告提供高质量的气候信息。金融机构研发绿色金融产品、优化绿色投融资组合、开展气候情景分析、评估气候风险敞口评估等,都离不开其价值链中交易对手提供高质量的环境信息,尤其是温室气体排放信息。相较于其他经济部门或行业,金融机构历来都是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最重要使用者,其对高质量气候信息的渴望和需求,成为推动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报告发展的重要力量。根据欧洲财务报告咨询组(EFRAG)2022年1月发布的《信息质量特征》概念指引工作稿,高质量气候信息可界定为具有相关性(包括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和如实表述(包括完整性、中立性和准确性)等基础性质量特征和可比性、可验证性、可理解性和及时性等提升性质量特征的气候信息。
 
金融机构在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同时扮演着编制者和使用者的双重角色(European Reporting Lab,2021)。作为编制者,金融机构有义务充分披露可持续发展信息,便于利益相关者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估。作为使用者,金融机构有权利从其投融资业务的所涉及的客户获取可持续发展信息,以便对其投融资客户的可持续发展前景进行评估。气候变化已成为社会公众的重要关切,气候信息(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披露理应成为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最重要内容。因此,金融机构既是气候信息披露的提供者,也是气候信息披露的使用者。作为气候信息披露的提供者,金融机构必须履行其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减排目标、减排实效等环境信息的披露义务,为利益相关者评估金融机构的环境影响提供有用的信息。作为气候信息披露的使用者,金融机构需要从其贷款和投资客户获取温室气体排放、脱碳行动方案、能源结构转型、节能减排效果等环境信息,以便评估气候变化对其客户的经营战略、商业模式、经营业绩、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和企业价值的影响,为防范和缓释气候风险提供决策依据。
 
金融机构在气候信息披露方面所扮演的双重角色,使其承当了比企业更多的环境责任,面临着比企业更大的挑战。正因如此,不论是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在制定国际可持续发展披露准则(ISDS),还是EFRAG在制定欧洲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ESRS)时都认为,必须充分考虑金融机构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扮演的双重角色,提出的气候信息披露要求应当契合金融机构的特点,既要考虑其信息披露的特殊性,也要顾及其信息披露的挑战性。唯有如此,才能促使金融机构提供和获取高质量的环境信息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信息,便于利益相关者评估金融机构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和助力实体经济低碳转型所取得的成效和不足。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