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征信试点推进 金融碳账户体系初构建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秦玉芳 张漫游2022-03-30 09:06

金融碳账户初探

 
近日,国内银行首次落地面向个人用户的“碳账户”。中信银行宣布,面向个人用户推出的“中信碳账户”内测版上线。该账户与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开展合作交流,联合国内专业机构中汇信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研发首个由国内银行主导推出的个人碳账户。体验者在线开通个人碳账户,获取关联个人低碳行为的碳减排量。
 
据中信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内测版已经上线生活缴费网上办理(含水费、电费、燃气费等)、申请电子信用卡、开通电子账单等低碳行为的碳减排量核算。即将上线的公开版还将包含绿色出行、二手回收等更丰富的绿色低碳生活场景。
 
碳账户是包含碳排放数据采集、碳核算、碳排放等级评价和场景应用等功能在内的碳减排支持体系,能够帮助企业和居民算清“碳账”,提高减排效率和意识。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汪惠青介绍道,未来如果碳账户的应用能够推广到工业、农业、能源、建筑、交通和居民生活等各领域,将有利于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不仅中信银行,各家银行正在积极推进个人碳账户的业务落地。在此之前,已经有银行开始探索个人碳账户。2021年11月3日,浦发银行宣布推出适用于企业和个人的碳账户体系,在该体系下,碳账户主要以碳积分的形式对企业及个人客户的减碳行动进行倡导和鼓励。日照银行也于1月份上线“个人碳账户平台”,平台与手机银行、生活金融服务平台联动,涵盖绿色政务、绿色信贷、绿色出行等场景。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建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世杰两会期间表示,整体而言,碳减排工作还集中在企业部门,个人部门作为重要碳减排部门还未纳入碳减排,未反映碳足迹;加快建立个人碳账户,对个人碳减排赋予价值;并支持将个人碳账户减排量,纳入全国碳市场交易。
 
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赵越认为,个人碳账户更多是一种普惠制政策,并非利用个人碳账户达到直接减排,而是通过个人绿色行为来提供奖励。“这也是个人碳账户的最大优点,从消费端减少碳排放,而不是直接像碳交易一样在生产端对碳排放进行管控。当前碳交易与个人碳账户相结合的方式是在碳排放的生产与消费端共同发力,这也是当前有效且快速减少碳排放最好的路径。”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表示,碳账户是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碳减排核算可操作、可计量、可验证方面的重要探索,是绿色低碳银行打造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商业银行引导个人客户绿色低碳生活,引导企业客户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切入点。“利用碳账户,银行可以吸引客户将相关的业务向开立碳账户的银行归集,是银行营销客户的重要切入点。所以银行都在积极加快碳账户体系的构建。”
 
某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人士透露,现在我国碳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各地个人碳账户的建立都还在探索过程中,目前的模式多是政企合作的方式,由政府牵头,覆盖生活场景、金融服务、第三方机构等参与方共同搭建个人碳账户平台;银行也在加紧个人碳账户的业务布局。
 
相比个人碳账户,商业银行在企业碳账户的推进步伐更快。
 
如江苏银行在2021年8月便推出了与企业碳账户挂钩的创新产品“苏碳融”,实现对绿色低碳项目的精准支持。江苏银行绿色金融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苏碳融”的额度利率与企业碳账户挂钩,内嵌的碳核算模型能自动核算碳减排量并纳入企业碳账户,作为核定授信额度和利率的依据。
 
从“苏碳融”的首笔落地业务情况看,江苏银行根据企业碳账户情况,为其核定了贷款年利率,可低于同类型贷款1.2个百分点。该笔贷款可推动企业年减排二氧化碳5.2万吨,年节约标准煤1.9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分别为399吨、135吨。
 
“与控排企业为参与碳市场交易而开设的碳账户不同,银行碳账户是对企业和个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碳足迹进行全面记录,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核算和评价三个环节,并根据评价结果提供相应的让利与优惠。”汪惠青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这一做法能够赋予企业和个人减排量以实际的价值,激励引导企业和个人践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