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出率先实现“双碳”目标 加快绿色发展的鲜明信号

文章来源:中国日报碳交易网2021-12-05 16:15

加快绿色发展,副中心有新举措

 
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隋振江同志在主旨讲话中指出,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是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结合“十四五”实际,城市副中心将优先抓住绿色能源和绿色建造两大重点,充分依靠科技创新和市场力量,深入推进绿色发展。
 
在绿色能源方面,将构建绿色高效的能源体系,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全面实施减油、降气、增电措施,严控化石能源消费总量。依托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在整合现有常规电、气、热(冷)资源和服务的基础上,优化多种能源协同供给方案,全面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太阳能,实现新建公共建筑光伏应用全覆盖,规模化推进地热利用,大幅提升绿电应用比重。
 
在绿色建筑方面,将推进实施全生命周期绿色建造,建立健全覆盖设计、生产、施工、验收、交付等全过程的绿色建造标准体系,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扩大绿色建材应用比例,有序开展建筑节能改造。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既有建筑和老旧小区改造全面达到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在行政办公区等重点区域开展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在张家湾、宋庄、台湖等特色小镇打造一批碳中和示范项目、示范社区。
 
在科技创新方面,将大力鼓励绿色科技创新,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攻关行动,开展新能源开发利用、碳中和关键技术、“互联网+低碳”等前沿技术研发攻关与试点应用,建设一批示范性绿色技术应用场景和重大项目,为绿色发展不断增添强劲动力。
 
在发挥市场作用方面,将注重积极引导市场力量,把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作为产业落地约束条件,把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创新发展数字经济、开放发展服务业、融合发展文旅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在社会参与方面,将充分调动市民群众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创造性,持续加强绿色文明宣传教育和主题活动,持续办好副中心绿色发展论坛,在副中心形成更加浓厚的绿色风尚。
 
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常务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通州区委书记赵磊同志在主旨报告中,围绕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明确提出了“树立城市建设绿色新标杆”“打造现代化城市运行新样板”“建设清新美丽城市新生态”“打造低碳能源发展新示范”“培育绿色经济新动能”“构筑绿色一体化发展新高地”的六新目标和六个方面的工作措施考虑。
 
强化绿色理念引领城市建设。开展绿色建造行动,推进实施全生命周期绿色建造,建立健全覆盖设计、生产、施工、验收、交付等全过程的绿色建造标准体系。大力推行绿色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新建建筑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新建公共建筑全面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新建保障性及政策性住房全面采用装配式建筑,在行政办公区等重点区域开展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力争2025年新增100万平方米,2030年起具备条件的新建建筑全部按照超低能耗标准设计建设,同时有序开展老旧小区既有建筑和农村住宅绿色化改造。建设高效绿色轨道交通,在M101线等线路建设过程中研究推广应用制动能量回收、智能调度等节能新技术,提升轨道交通牵引能效。完善生态友好的道路交通,沿河、沿绿、沿路建成连续舒适慢行大网络,着力优化公交线网,集中建设区公交站点5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95%以上。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推动西集、于家务、漷县和永乐店4个美丽乡村连片区建设,保护村庄特色风貌。
 
打造绿色智能的城市运行保障体系。加速布局绿色智慧城市新基建,深入推进“双千兆”城市建设,实现5G全域连续覆盖。推进绿色智能交通管理,提升MaaS一体化交通服务,推动机动车辆电动化,建设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区。构建水循环利用体系,加快实施河东资源循环利用中心、减河北综合资源利用中心项目,推进小微水体治理及河湖生态保护修复。加快建设绿色供热系统,因地制宜利用中深层水热型地热、浅层地热能、中深层井下换热、空气能和城市余热资源,推动供热方式由集中式向分布式转变。打造固废资源化循环体系,建设有机垃圾综合处理中心、再生资源分拣中心,推进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和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树立绿色低碳良好生活风尚,倡导绿色出行理念,推进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等创建行动,大力培育厚植绿色文化。
 
建设清新美丽的城市生态。着力加强城市生态摸底与保护管理,推进生态资源专项普查和登记确权,加快实现生态资源数字化动态跟踪与管理。打造水系纵横的北方水城,加快建成通州堰系列分洪体系,完成北运河、潮白河、通惠河等骨干河道治理,实现全域水系连通。深入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工程,紧密结合老城双修、老旧小区环境提升等工程,开展海绵型小区、海绵型家园改造。持续完善“一心、一环、两带、两区”城市绿色空间格局,建设蓝绿交织的森林空间,将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打造成“零碳公园”。全方位改善空气质量,力争到“十四五”末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更大力度推进水体环境净化,构建全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体系,全力推进北运河(重要时段重点河段)水质主要指标达到IV类标准。
 
构建绿色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实施减油、降气、增电措施,优化能源利用结构,严控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全面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依托智慧能源管理平台,优化多种能源协同供给方案。大力发展太阳能,加快实现新建公共建筑光伏应用全覆盖。充分挖掘城市副中心现有资源潜力,规模化推进地热及余热利用。完善外调绿电使用政策,理顺城市副中心外调绿电输配、消纳和核算机制,积极拓展绿色电力应用。
 
构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加快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将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作为产业落地约束条件,加强绿色创新技术应用场景建设,在张家湾、宋庄、台湖等特色小镇打造一批绿色低碳示范项目。加快推动中关村通州园等地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台马科技板块、西集网安园等新兴产业集聚区强化应用先进绿色节能环保技术,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促进现状产业转绿降碳。依托运河商务区,引进和培育绿色金融机构,建立自愿减排交易中心,推动设立国家级绿色交易所,打造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主阵地和示范样本。
 
推动与廊坊北三县绿色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22号线(平谷线)、京唐城际等一批轨道线路尽快实现通车运行,重点推进厂通路等一批跨界道路建设,推动检查站优化设置,着力打造高效便捷、绿色智能的综合交通体系。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大保护,建立健全区域大气环境监测预警和联合督查机制,协同建设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共建生态绿洲,让两地人民共享优美生态环境。落实产业功能定位,办好项目推介洽谈会,延伸布局产业链供应链,打造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加强智慧城市、绿色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等方面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探索绿色发展区域合作共享新模式。
 
论坛亮点频出,独具特色
 
办会场地独特。本次论坛首次选择在城市绿心活力汇举办,体现了论坛主题与论坛地点的高度契合和相得益彰。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是城市副中心最具生命力的地标,将打造城市副中心首个近零碳排放组团。而由原东亚铝业厂改造而来的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综合体——活力汇,是“绿心”4处工业老厂区中第一个完成转型升级的投用项目,该综合体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提供篮球、网球、羽毛球室内场地,并配有体育主题酒店和餐饮中心,已成为城市副中心新的活力地标。
 
展览富有特色。本届论坛现场同步举办了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成果展、绿心主题展、绿色科技主题展。其中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成果展分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的基调”“城乡建设的绿色化提升”“城市生命线的绿色化改造”“生态环境的绿色化拓展”“经济结构的绿色化转型”“区域发展的绿色化协同”“人民共享的绿色家园”七个篇章,聚焦城乡建设、城市运行、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经济结构和区域协同发展等五个板块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用详实的数据说明,结合典型案例分析,集中展示了“十三五”时期城市副中心在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方面开展的积极探索。绿心主题展从绿色建筑、绿色生活、资源再利用、绿色能源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城市绿心打造近零碳排放城市组团的举措和理念。绿色科技主题展通过低碳城市、低碳街区、近零能耗、绿色节能、低碳建造、探索实验6根展柱,系统梳理了建筑领域在践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技术路径与工程案例,并在展区中央放置了一棵专门为本次展览设计制作的光伏树(Solar Tree),让观众在互动体验中了解绿色建筑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论坛闭幕后,相关内容将继续在城市绿心公开展览,为社会各界全面立体了解城市副中心建设成果提供窗口,进一步彰显城市副中心良好形象和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的鲜明态度。
 
创立新型平台。为进一步推进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在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的支持下,北投集团作为副中心的平台企业,联合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香港大学经管学院、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北京银行、北京建院等9家单位,发起成立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研究院。在19日上午的论坛开幕式上,隋振江同志与绿色发展研究院牵头发起单位北投集团董事长李长利同志共同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研究院揭牌,其他8家发起单位负责人共同上台见证了这一时刻。据了解,研究院作为民办非企业机构,将借助副中心绿色发展咨询委员会的专家资源,同时有针对性邀请更多专家学者加入,在推动绿色低碳行业技术进步及成果落地、为城市副中心实现“双碳”目标探索发展路径和经验、打造国内领先的“副中心绿色发展模式与标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在前两届的基础上,本次论坛还邀请一批专家学者成为新一批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咨询委员会成员,包括钱七虎、仇保兴、杜祥琬、魏复盛、江亿、汤广福等6名院士在内,以及刘伟、李俊峰、秦海岩、吴金梅、叶依谦、马骏、李婷等共13名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绿色金融领域的专家学者,进一步扩大了咨询委员会的规模、丰富了咨询委员会的学术结构。
 
促进协同发展。本届论坛召开了绿色协同发展圆桌会,邀请市京津冀协同办、河北雄安新区、廊坊市及北三县相关领导到场,共同听取专家学者关于绿色协同发展的意见建议,积极探索绿色发展区域合作共享新模式。会上,市京津冀协同办、城市副中心(通州区)、雄安新区、廊坊市及北三县领导围绕绿色协同发展方面的经验、做法、成效及面临的问题做了交流发言,并与参会专家进行了深入互动,进一步凝聚了强化绿色发展领域合作共享、加快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格局的共识。
 
精心组织传播。为了更充分发挥传播效力,论坛按照三大内容板块分别策划来宾邀请。一方面,让关心城市副中心的人了解副中心,重点邀请对城市副中心有研究兴趣的专家、在城市副中心落户的企业和有意向在城市副中心发展的机构单位参会。另一方面,让善于传播的人推介副中心,邀请近30家媒体、多家专业机构人士、高校青年师生到场,让这个极具活力的群体来帮助城市副中心提升在重点领域、特定领域的传播度和影响力。
 
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九龙在论坛闭幕致辞时表示,本次论坛选题科学精准、智力成果突出、注重受众选择与传播、谋划协同发展和长期发展,适应了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城市副中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为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提供了思想动力和行动指引,有力提升了社会各界对城市副中心关注度,也为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他强调,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论坛是学术碰撞的舞台,是交流合作的平台,是学习进步的课堂,本届论坛的闭幕将是新一届论坛筹办的开端。城市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将持续完善论坛机制、提高论坛质量,努力把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论坛打造成为国际国内绿色发展领域极具吸引力和传播力的品牌活动,为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提供持续支持,在服务国家战略上贡献更大的担当与力量。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