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时代:一场席卷而来的新工业革命,将诞生一种新的超级资产类别(上)

文章来源:格隆汇碳交易网2021-07-12 09:02

1、
 
在这影响了一代代投资者的经典读物《股票大作手回忆录》中,利弗莫尔说过的一句名言:“投机如山岳般古老,华尔街从无新鲜事”。很多人会把这句话理解为对行情涨落的认识,觉得价格走势背后总会有一定规律,正如兴衰循环,历史总会以差不多的情况重复出现。
 
但是,这句话的本质上更多描述的是人性。
 
人性是什么?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就能够概括出来,趋利避害。驱动行情、价格波动出现相似的循环,也就“历史的重演”,几乎全部依仗于人性趋利避害所作出的选择。
 
无论是历史上的,还是现实生活中,那些数不尽的投资案例和著名投资人的经验教训总结,似乎都能总结为一个朴实无华的结论,就是能够改变人一生命运的、最值得关注的一到两个巨大的投资机遇只来自于两个方向——国家和时代,如果能把这两个方向重叠起来,必然是威力无穷的。无庸置疑,国家和时代的机会同样也是最值得人类“趋利避害”的方向,没有之一。不论是西方的巴菲特,还是东方的张磊、沈南鹏,不论是以前的李嘉诚、马云、马化腾,还是现在的马斯克、张一鸣、王兴、李斌,他们的成功不断上演着一部又一部从平凡到不凡的真实故事。
 
当解开这个成为人中之龙乃至各国首富的原始密码,便可出奇一致的发现,这帮有资格能站在地球财富之颠俯瞰芸芸众生的大佬们,无不例外做对了一件事——坚定的紧紧捉住了国家的发展机会,或时代变革的机遇,又或者两者兼之。
 
而未来,这些巨大的机会将出现在哪些地方?
 
2、
 
站在当下来思考,往大的方面想或许就是人类的终极话题,这不外乎生存与发展两大关键点。当前正有一个领域的问题若不解决,必然会危及人类的长远的生存和发展。
 
工业革命后,随着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规模开发使用,二氧化碳排放量显著增加。有资料显示,从1万年前到工业革命发生,地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基本保持在280ppm(ppm为百万分之一的计量单位),及至2016年每月可观察数据超过了400ppm,2019年5月由夏威夷莫纳罗亚天文台探测到的浓度突破415ppm,这代表着人类在工业革命以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远远的超过了人类在工业革命发生前的1万年间总排放量,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
 
另有数据表明,2019年全球碳排放量约超过了340亿吨,约为1965年的3.1倍,这些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全球气温变化的最要推手,据NASA观测数据,相对于19世纪末,目前全球平均气温升高超过1.2℃,从而引发了极端气候、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以南极冰川为例,每年会有2500-3000亿吨冰川消失,其正以每年25厘米的速度融化,如果地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无法遏制,导致覆盖南极的冰川全部融化,科学家预测全球海平面至少将上升56米,这一可预见的结果或将直接给全球带来诸多失控性的甚至是灭顶的灾难。因此,二氧化碳的减排到了刻不容缓的时点。
 
目前,全球主要国家及地区已经规划出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时间点。
 
其中,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匈牙利、丹麦、新西兰等国家已以立法形式(即法律规定)约束碳中和的实现。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与“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这一的大趋势、大浪潮并不可挡。而由碳中和或将驱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革命以来的最大一次全新的制度和产业革命。
 
若放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碳中和的实现路径也一定是人类群体或单独个体趋利避害的最终选择,这个选择远不止拥有必要性,而是具备了某种确定性、必然性。
 
而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在今年发布的最新年度旗舰报告中更强调了需要调整行动的规模及速度,才能限制全球平均气温升高的幅度于1.5℃,从而符合2015年巴黎气候公约规定。为此,若想在2050年左右达到二氧化碳解决零排放而实现1.5℃的控制目标,按IRENA测算结果可得出,2021-2050年内全球的总投资规模至少须约达131万亿美元之巨。
 
投资机会指向何方?从国别来看,未来的希望一定会是在中国。
 
据高盛统计,中国的减排幅度在全球重要经济地区中位居前列,仅次于力推“绿色工业革命”的英国,同时,中国也是全球碳排放规模最高的几个国家中第一个提出“碳中和”的国家。
 
从下图资料中,可大致比较出中国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时间点是存在差异的,主要由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更早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碳排放已达峰并进入下降通道,中国在碳达峰前的碳排放量整体上还是会增长,而从实现碳达峰到碳中和目标之间只有约30年的时间,远远低于这些主要发达国家所用时间,中国需要做的就是要找到方法和路径动用举国之力尽最大努力浓缩这一过程。
 
换而言之,中国碳中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在此背景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味着中国将在社会顶层设计、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投资结构、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都将发生深刻的转变,这或许会成为工业革命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变革,不但能够挖掘不可估量的巨量财富、造就伟大的公司,同时,投资碳中和可以对冲甚至改变工业革命以来很多传统产业变为夕阳产业的趋势。
 
显然的,“碳中和”是一个属于国家的(甚至是全球的)、时代的投资机会,这是一块会诞生出全球新的首富,以及更多的千亿美元甚至万元美元市值上市公司的奇迹之地,而奇迹之地的风口将在中国。
 
而在今年6月底,全国性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开始,将有机会使得星星之火快速催旺为燎原之势。
 
3、
 
从逻辑上来说,除非大部分的人类有能力、有条件离开地球找到新的居住地,否则采取措施控制或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应当成为了全球的所有国别和地区的趋同决策,而1997年面世的《京都议定书》打开了这一序幕,在该协定中特别提出了一种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而采用的市场机制,即将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进行交易,简称碳交易
 
2002年英国便最早建立起全球第一个全国范围内的碳交易市场,同年欧盟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包括了31个主权国家参与其中,覆盖了40%以上的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去年欧洲气候交易所的碳交易成交金额约占据全球碳交易88%份额。
 
碳减排的效果来看,欧盟自启动碳交易以来的碳排放量呈现出逐年显著下降趋势。据一些报道资料的统计数据显示,至2020年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比启动碳交易市场当年下降了20%,帮助欧盟提前完成了其原计划设定的“2020年减排两成”的目标,从效果来看,为促进温室气体减排而设立的市场机制——碳交易给欧盟带来的碳约束力度无疑是成效卓著的,其碳市场运行经验最为值得参考。
 
由于提前完成了控碳减排目标,欧盟今年便启动了更为激进的目标,其在不久前宣布2030年欧盟的温室气体将比1990年的水平上至少减少55%,较此前设立的目标提升了1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迈入了第四阶段(2021-2030)这意味着更大比例的碳排放配额将被用于拍卖,碳交易市场规模将跟随扩大和活跃,不断提升的碳交易价格将有利于推动控碳减排新的目标实现。
 
截至2019年底,全球已有20个碳市场交易体系在运行,这些碳交易市场占全球碳排放份额约8%,这一数据较2015年相比已实现翻一番。随着全球碳达峰、碳中和按“既定”进度推进的过程,碳配额覆盖面持续提升及可释放出来的碳交易规模的快速成长,这一局面将令到未来的全球碳交易市场占比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中国因素则是其中一个巨大的“增量”。
 
中国自2013年开始在7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而根据生态环境部在2021年3月份表态,今年6月底中国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将启动上线,2225家发电企业将分到碳排放配额,配额总量将超过40亿吨,此规模将在全球20多个排放交易体系中居首位。“十四五”期间,其他7个重点排放行业(包括钢铁、有色、水泥建材、石化、化工、造纸、航空等)也将逐步纳入全国碳市场,配额总量预计将超过50亿吨。
 
这里,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的出现,有机会使得中国碳中和、碳交易事业发展从星星之火快速切换至燎原之势的其中一个重要路标。
 
国泰君安证券董事长贺青出席由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举办的“绿色金融 低碳未来”主题论坛中发言指出:“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碳排放权已成为一类重要的生产要素,碳市场将成为与权益、固定收益、商品和外汇同等重要的要素市场。”
 
碳交易市场是否能拥有远大前程?这一方面是毋庸置疑的,从居民资产配置历史变动的趋势可以看到,中国居民较高的储蓄率下降是一个长期趋势,释放了资产配置+消费的巨大潜力,仅看资产配置方面,股票、房地产成为了最受欢迎的大类资产。
 
如1990年证券交易所的出现后,中国的股票市场获得了长足且巨大的发展机遇,直到今天中国股票市场的规模,已从当初的“深市老五股”“沪市老八股”发展到今天两市接近4400家上市公司,对应的总市值超过84万亿元人民币,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
 
第二个例子是中国房地产市场,1991年国务院启动了24个省份的房改,从此中国房地产市场真正进入了商品房(交易)的起飞阶段。根据Zillow Research数据及凤凰网房产频道在今年的一篇报道中直观的指出,截至2020年底,中国住房总市值预计约为61.9万亿美元,接近400万亿人民币(目前占据中国GDP的比例约为399%),美国在该数据上的表现仅为中国住房总市值的54%。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