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权有多重要?西方本想给我们挖个坑,反被中国改写世界格局

文章来源:慧眼看民生碳交易网2021-07-11 14:40

碳排放权重要吗?

 
  那么,碳排放权重要吗?
 
  重要。
 
  有多重要?
 
  碳排放=发展权!
 
  你说重不重要?
 
  按照经典工业化理论来衡量工业化发展水平。
 
  在工业化发展的早期和中期,会有大量高耗能产业的随同发展。
 
  因此,这一时期能源消耗和排放的增长速度非常快。
 
  但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深入,到了工业化后期或后工业化发展阶段,在高耗能产业逐渐饱和的情况下,这一时期的能源消耗和排放的增长将进入低速增长状态。
 
  
 
 
  在工业,特别是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张之下,中国在1978年的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43.9%,2014年仍有35.9%。
 
  与德国、日本相比,中国工业化率高出5到10个百分点。
 
  从历史上看,韩国的工业化率在1995年达到41.9%的峰值,美国的工业化率在1955年达到39.1%的峰值,日本的工业化率在1973年达到36.6%的峰值。
 
  2015年,中国粗钢总产量为8.04亿吨,是日本、印度、美国、俄罗斯钢铁总产量的两倍多。
 
  高能耗产业的规模扩张虽然是支撑中国经济发展、拉动能源需求增长的重要动力,但也是中国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应对气候变化压力加大的主要原因。
 
  二氧化碳作为温室气体的一种,它会导致全球气温上升。
 
  在未来,由气温上升引起的各种极端事件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
 
  
 
 
  例如,5摄氏度的气温上升,热浪天的天数在长江中下游每年将增加100天,南方的洪水和北方的干旱的趋势将变得越来越严重。
 
  更重要的是在粮食方面。
 
  倘若任由温度升高,根据气候模型和生物地球化学模型预测,2050年后粮食产量将继续因干旱而下降,2100年将减少9%。
 
  
 
 
  如果中国没有农业灌溉的支持,气温将上升1.5到3.0摄氏度,粮食平均产量将下降28%。
 
  考虑到更多的因素,情况将比预期的更严重。
 
  在中国产业升级的关键时刻。
 
  人类从轻纺工业起步,进入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时代,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在未来,还会进入一个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时期,这不仅可以减少碳排放,而且还可以改善生活环境,增加人均收入。
 
  早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政府就开始调控国内的经济结构。
 
  
 
 
  特别是2010年以后,第二产业急剧下降,第三产业逐步上升,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下降。
 
  可以说,通过行政手段淘汰落后产能,发展低碳环保技术,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最佳途径。
 
  这也是为啥中国清楚地知道,西方国家所谓的“环保”话题是一个“阳谋”的情况下,中国还承诺到2030年达到碳高峰,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原因之一。
 
  当然,这还与中国当下的能源现状有很大的关系。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仅在2019年一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煤炭产量不仅超过世界煤炭总产量的47%,而且煤炭方面的消费量在世界的占比更是高达52%。
 
  并且,当年全球煤炭产量最大的50家企业中,中国企业就占据了其中的30席。而煤炭由于自身的热值优势,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这意味着如果想要向绿色低碳转型,将会面临不小的挑战。
 
  但是,虽然挑战巨大,未来煤炭行业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加速转型的方向是明确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其效果也是显著的。
 
  
 
 
  在2019年我国煤炭消费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是57.7%,与2012年相比已经降低了10.8个百分点。
 
  2016年以来,累计退出的煤炭过剩产能就超过了8亿吨,而仅仅是在2017年淘汰停建缓建的煤电产能就高达6500万千瓦。
 
  同时,我国也一直在积极寻找可替代能源。
 
  就比如说在新能源方面,“十三五”期间,我国新能源装机容量年均增长约6000万千瓦,到2019年底,我国新能源装机容量将达到4.14亿千瓦,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20.63%。
 
  其中,风力发电2.1亿千瓦,光伏发电2.04亿千瓦,新能源发电6300亿千瓦,共占总发电量的8.6%。
 
  可以说,中国承诺2030年左右实现碳达峰,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并非完全出于被动。
 
  是因时所需,顺势而为的。
 
  
 
 
  不仅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也是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履行国际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
 
  西方本想给我们挖个坑,却不想是徒做嫁衣,反被中国改写世界格局。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探索平衡经济发展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实践探索中更加容易被其它发展中国家所参考、借鉴。
 
  
 
 
  具体而言,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与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协同,不仅能够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双边或多边技术合作和经济合作,而且能够加强彼此间的基础建设、能源与环境、气候等方面的交流。
 
  在让更多的国际社会成员了解我国低碳建设的同时,以中国为榜样,参与到未来共同的更大范围内的环保建设当中来。
 
  这比之某些国家似是而非的“环保”要来得更实在妥帖的多。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