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交易品种和方式
有
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此前各
碳交易市场相对独立,各地自建自营,在系统建设、设备购置、人力投入和运营维护方面的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比较严重,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费。
碳交易的
价格和资源配置功能需要市场参与主体和交易量达到一定规模才能更好地发挥效果,单个市场的业务量受到限制,碳交易的广度、深度和活跃度不足,难以发挥规模效应。
专家介绍,目前各碳交易市场的实际成交量依然低于预期,活跃度不够,大多数被列在“自愿参与名单”中的企业,参与碳交易的积极性不高。
“每天几百吨的交易额远远达不到市场发展的需要。”中国人民大学环境金融学院教授蓝虹此前对媒体表示,加大碳交易市场活跃性,需要加强参与主体的差异性,只有各行业企业都参与进来,相互之间能耗技术、排放水平差异较大,才会需要进行越来越多的交易。
2017年12月,国家发改委与9省市政府签署了关于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和运维工作的合作协议,确定湖北省和上海市分别作为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的牵头省市,北京市、天津市、江苏省、福建省、广东省、重庆市、深圳市共同参与系统建设和运维。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2020年底,生态环境部已编制了《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并汇总形成了《纳入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日前表示,今年将进一步加快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并逐步扩大覆盖行业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方式,实现全国碳市场的平稳有效运行和健康持续发展。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