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克森研究:航运业的“绿色”议程

文章来源:国际船舶碳交易网2020-10-28 08:58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随着全球寻求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的压力与日俱增,绿色转型将为航运、贸易、海工、能源和可再生资源市场带来根本性的变化。航运业每年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8-8.5亿吨,占全球排放量的2.3%。IMO已制定了2030/2050年航运业减排目标;今年9月欧洲议会批准了一项将航运业碳排放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TS)的建议。未来航运市场的去碳化战略有望进一步加快。为了帮助客户更好地了解航运业去碳化的进程,克拉克森研究追踪可替代燃料和节能技术(ESTs)在全球船队中的应用情况,评估技术及法规对船舶收益、价值以及市场供求的影响,制定并发布CO2排放指数,并且提供能够实现减排目标的若干个潜在转换方案。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短期去碳化:船用燃料消耗&替代燃料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作为短期内实现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替代燃料在船舶上的应用逐渐增多,目前船队中可使用替代燃料的船舶数量为760,订单中为528其中LNG技术较为成熟并且燃料加注网络将更加完善,因此采用LNG作为动力的船舶数量较多,在船队和订单中的数量分别为586368艘。但值得注意的是天然气作为化石燃料,因此被认为仅仅是达成碳排放目标的一种过渡方案。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中长期去碳化:碳排放2030/2050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长期来看航运业必须切实有效地降低碳排放强度,可信赖的排放基准/指数能够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监控这一“去碳化”的进程。克拉克森研究最新发布各细分船型的CO2排放基准数据,以动态时间序列的形式来追踪不同船型碳排放强度的发展变化,基准数据是基于标准船型计算的(参考我们的期租收益计算模型:标准船舶规范、航线、航行/靠港时间,燃油消耗等因素均纳入考虑)。数据显示一艘标准的节能型好望角散货船的日均CO2排放量约为82吨(如果配备脱硫塔则为87吨),一艘船龄更大的非“节能型”的日均排放约为108吨。数据还可以反映各船型的日均CO2排放量(好望角型散货船队平均101吨/天)以及各船队碳排放量变化趋势(2016年起好望角型散货船和VLCC碳排放量分别降低3%和5%)。未来我们计划进一步量化LNG以及节能装置等应用对船舶碳排放的影响。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此外我们也调研了240家上市航运公司的排放数据公布情况,并将我们CO2排放基准数据与之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偏差均在15%以内,主要原因是其船队航速低于平均值,并且旗下船舶更为“现代”,因此其排放量低于我们通过“基准”值计算的排放总量。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商业影响&市场展望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在疫情初始阶段,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刺激方案优先考虑恢复经济活动,使用价格低廉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好处会凸显,新技术的可用资本支出在短时间内受到限制。但是长期来看新冠疫情爆发前环保技术规范出台日程持续加快这一趋势在今后会继续,航运业致力于碳排放减少的势头正在进一步加强。近期多家大型租家发起Sea Cargo Charter,主张将公布租入船舶的碳排放数据。这意味着船舶环保问题的潜在影响将逐步拓展新造船计划以及船舶融资等板块。事实上我们也看到了航运业绿色金融发展进程正在提速,包括波塞冬准则签署加快,绿色债券发行,融资发放更多加入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表现的考量。全球航运业绿色转型需要金融业的支持,尤其是近年来在航运融资租赁领域愈发活跃的中国融资租赁公司。未来中国航运金融机构预计将会给予环保议程更多关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