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涛、刘路:打造绿色供应链,突破工业可持续发展瓶颈

文章来源:绿色论谈毛涛 刘路2020-05-27 11:01

绿色供应链实践具有哪些特点?

 
多层面推动
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律政策体系较为完善,虽然鲜有专门的绿色供应链法律政策,但是基于其成熟的绿色发展市场化推进机制,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自发打造绿色供应链的热情较高。与之不同的是,现阶段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政策体系尚不健全,企业缺乏主动打造绿色供应链的意愿,相关实践是一种“专门政策驱动、第三方助力、龙头企业引领”的多层面推动模式。
从“专门政策驱动”来看,天津、上海、深圳和东莞等地方政府在绿色供应链政策实践方面进行了先行先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中央层面政策的制定和相关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014年,我国开始实施与绿色供应链相关的政策。2015年以来,国家对于绿色供应链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或多或少地对绿色供应链进行了规定,营造出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从“第三方推动”来看,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绿色消费和绿色供应链联盟、广东省绿色供应链协会、中国家居产业绿色供应链联盟等产业联盟和行业协会,公众环境研究中心、阿拉善SEE、美国环保协会、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等非政府组织,以及天津低碳发展与绿色供应链管理服务中心等机构,同样是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从“龙头企业引领”来看,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等部委开展的绿色制造系统集成、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示范等项目,已经发掘和支持了上百家绿色供应链典型企业。在国家支持项目之外,一些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延伸企业社会责任,主动开展了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这些行业龙头企业打造的绿色供应链会产生一定的示范效应,不仅能够推动链上企业提升环境绩效,而且可能带动同行打造绿色供应链。
全方位关注
结合国家出台的政策标准及相关实践可以发现,国家所倡导的绿色供应链,是希望链上相关企业能够关注全方位的“绿色”,除环保问题外,还应关注用能、用水、用材、用地、资源综合利用等与绿色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以实现终端产品能源资源消耗最低化、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可再生率最大化。
通过打造绿色供应链所实现的“绿色”,包括但不限于:一是带动链上企业在环保合规的基础上,取得更多的污染减排成效,或者更加节能、节水、节材,亦或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动相关企业从环保合规成为行业绿色发展标杆;二是推动链上违规企业及时整改,从环境违法转向合法,对于屡教不改或者多次违规的企业,将其从供应商名录中剔除,压缩违法企业的生存空间;三是带动链上企业改进生产工艺,通过提高良品率、产品使用耐久性等,减少不必要的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闭环式管理
我国倡导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闭环管理,即对产品进行从“摇篮”到“摇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按照这个思路,核心企业提出的绿色要求,应当统筹考虑从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流通、使用、回收、处理到再利用等环节的生态环境影响。
实践中,最理想的状态是,核心企业的绿色要求不仅可以传递到上游企业,而且能够沿着供应链向下游延伸,最终达到回收再利用环节,推动更多到寿产品的再制造,使得废旧产品的整体或者零部件走向一个全新的生命周期,替代同类新产品的生产和使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高速度发展
随着环保立法执法的趋严、绿色供应链法律政策的完以及相关项目的落地,制度环境将越来越有利于企业打造绿色供应链,在此背景下,环保“红利”会逐步释放。随着环保违规企业被关停,率先打造绿色供应链的企业,其市场份额将会随之增多。
再者,绿色企业所获的正向激励也在增多。比如,对列入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名单的企业,福建省给予200万元的奖励。从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的绿色制造示范工作来看,纳入最近一批(第四批)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的数量为50家,比前三批的总和还要多出10家,总数达到90家,已经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