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锋:气候变化多样性风险及其应对的全球机制

文章来源: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孔锋2020-05-26 09:53

人类与气候系统变化多样性共生存

 
长期以来,人类的先人们在地球上的生存、演变、发展过程中,学会并且掌握了利用气候多样性的技巧,特别是在广泛的农事活动中,充分考虑了气候在空间上的多样性特征,发展了多样化的农业生产系统,形成了包括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等在内的大农业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人类的农事活动及其居住条件的建设充分适应了气候在空间上的多样性。人类通过发展地膜覆盖技术、节水灌溉技术、作物和林木品种改良的现代生物技术、各类信息技术等,大大提高了适应了极端气候区域和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能力。全球已有的适应气候多样性措施,在应对气候在空间上的多样性,功效十分显著。同时,人们也在提供科学与工程技术手段寻求适应气候在时间上的多样性。在中国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由于年降雨量的波动十分突出,就发展了“波动农牧业”的生产体系,以适应降雨量的年际变化。而城市生产生活中广泛使用的空调,也是为了适应气候在时间上的多样性。然而,与适应气候空间多样性历史相比,人类在适应气候多样性方面,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气候在时间上的多样性有很明显的不确定性,从而使人类应对这一气候多样性的难度加大了。就全球而言,气候变暖已得到普遍的认同。伴随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强度、及持续时间均将增强,进一步挑战人类及其活动的应对与适应能力。近年来发生在欧洲、亚洲、北美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2003年和2010年发生在欧洲的热浪等均给人类生命安全和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导致上万人的死亡和高达千亿元的损失。这些巨灾事件暴露出人类及其活动在适应气候多样性的能力严重不足,特别是在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威胁面前十分脆弱。由此可以看出,人类在学会适应气候在空间上的多样性的同时,探求适应气候在时间上的多样性,尤其是需要大大提高适应极端气候区域和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能力。世界各国都在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监测能力,特别是对极端天气及气候事件的监测预报及预警能力,大大减少了在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中造成人员大量伤亡的数量,但由于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造成的财产损失和生态系统的破坏仍呈现增长的趋势。如何缓解由于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给人类及其活动造成的巨大压力?人类通过影响天气系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冰雹等气象灾害的水平,但至今仍然没有十分有效的措施可在大范围内明显减轻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造成的灾情。只有大面积提高人类应对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设防水平、风险转移水平,以及防御意识和科技水平,才能够从根本上缓解气候在时间上的多样性给人类造成的负面影响,整体提升人类及其活动适应气候多样性的能力。提高设防、转移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风险的水平,关键在于提高投资防范风险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对发达国家来说,由于设防水平较高,以及通过保险等金融手段,提高对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风险的转移能力收到明显的效果;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些较为贫困的国家和地区,提高灾害设防和转移风险水平的困难就在于缺少资金、技术及人才。因此,如何提高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设防、转移、防御意识和科技水平,就成为全面适应气候多样性的关键。从全球防御自然灾害风险角度看,要充分发挥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的作用,建立全球防御灾害风险的联盟,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贫困国家提供人才、技术和物资援助,以提高他们适应气候多样性的能力。与此同时,更要支持这些国家提高发展的能力,进而提高综合风险防范的能力。为此我们需要针对适应气候多样性的目标,特别是提高适应气候极端区域和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方面,建立综合灾害风险防御的范式。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