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历史机遇下推进能源电力行业工业互联网建设

文章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吴建军2020-05-15 10:02

能源电力行业工业互联网建设能力亟待提升

 
  当前,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呈现出关键技术加速突破、基础支撑日益完善、融合应用逐渐丰富、产业生态日趋成熟的良好态势。从概念普及、实践生根、全面部署,我国工业互联网进入产业格局渐定的关键期和规模化扩张的窗口期。
  凭借信息化建设基础较好、基础设施与数字化能力较为健全,我国能源电力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建设已经呈现群雄并起的局面,如中国石化ProMACE工业互联网平台,旨在打造覆盖石油和化工全产业链的生态圈;南方电网期望通过“数字南网”对接国家工业互联网,推动其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国家电投承接了国家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重大工程,志在聚力打造国家智慧能源大脑等。虽然有较好基础,但在新形势下,仍需注意以下方面:
  一是行业核心竞争力需要加强。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以及安全三大功能体系中,平台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目前,能源行业尚缺乏具备综合解决方案和全领域覆盖能力的龙头企业,比如意在面向所有工业领域的资产优化通用平台Predix(GE)、致力于垂直行业解决方案的MindSphere(Simens)和面向能源领域的特定平台Ability(ABB)等;与国内处于领先的资源配置类平台,如航天科工的INDICS平台(面向全生命周期的工业应用,在DaaS、IaaS、PaaS和SaaS均有部署)、海尔的COSMOPlat(立志于具有全球普适性的可跨行业、跨领域、跨文化复制)等相比,企业长远布局能力薄弱,前瞻性、系统性和技术含量亟待提升。基础建设方面,我国95%以上的高端PLC和工业网络协议被国外厂商垄断;50%左右的工业PaaS平台采用国外开源架构,缺乏开源开放的本土通用PaaS平台;90%以上的高端工业软件被国外厂商垄断,杀手级工业APP匮乏。
  二是产业生态体系需要构建。工业互联网产业链条长、应用场景复杂、前期需要高额持续的投入和长时间的积累,从Predix“出售”到“剥离”的波折,以及德国及时调整战略出台《国家工业战略2030》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来看,工业互联网发展不仅需要龙头企业引领,更加需要政府、企业、联盟、科研院所等多方力量协同,科技、产业、金融等各领域融通,以形成更具活力的生态体系。目前能源领域建设应用的创新探索主要集中在龙头企业和特定场景,中小企业投资能力和意愿不足,工业互联网应用仍处于点状发展状态。
  三是企业技术部署能力尚待加强。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不是单纯的建几个平台,而要通过工业APP、工业软件、工业微服务等一系列实际可操作、可复制的系统解决方案,来解决真实工业场景的现实瓶颈问题。能源行业尚缺乏开发自主可控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软件和重点领域、重点业务环节应用软件,突破工业机理模型建模技术、数据价值挖掘技术、数据标识解析技术等高新工业软件核心技术。另一方面,还存在渗透率低的问题,特别是企业级SaaS应用的使用率偏低,降低了数字化应对灵活性。具有借鉴意义的是,虽然通用公司将Predix出售,但航空、电力和医疗三大业务板块积累的100万个数字孪生和上百个工业APP却是非卖品。
  四是数据开发利用能力需要提升。数据是关键生产要素,更是企业的核心资产。虽然能源电力行业设备智能化程度较高,多数生产企业均具备DCS、SCADA、MES等相应的控制层软件或系统,以及大部分企业均建立了以ERP为核心的运营体系,但能源行业数据的集成和分析应用水平不高。首先是行业标准缺失,跟不上更强调系统的开放性、互联互通性及互操作能力带来的大量新标准化需求,工业互联网大数据资源存在孤立、分散、封闭等问题,导致整体的数据质量不高,成为主要掣肘。另一方面,数据分析能力薄弱,目前能源领域的数据分析仍聚焦于简单的统计分析和报表呈现,更不用提数据确权、确责和交易中的应用,推动数据资产的有序流通、可信交易、合法变现。
      五是安全基础需要夯实。安全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的保障,从实施角度可分为设备安全、控制安全、网络安全、平台安全和数据安全等。当前我国能源行业工业互联网IaaS基础层大多建立在国外基础产业体系之上,PaaS多采用国外开源架构,IaaS应用层缺少高端智能软件,产业面临空心化的威胁,这必然严重威胁数据主权和数据安全。而在复杂多变的工业环境中,保障系统和网络安全,一直是巨大的挑战。可以说,未来能源电力行业将面临能源安全和数据安全的双重挑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