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的电力蓝图

文章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翁 爽2020-05-15 09:56

新基建赋能企业创新发展

 
  电力是新基建的上游,本次新基建的重点领域建设都离不开电力支持,电力的生产、投资、改革、创新与合作等会对各行各业产生广泛影响。新基建不仅将成为未来用电增长的新动能,还将催生出电能消费潜力巨大的用电新业态。
  4月22日,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发布《“新基建”催生用电新业态》研究报告。报告指出,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数据中心、5G基站、充电服务业、综合能源系统等“新基建、新业态”将成为未来南方五省区用电增长新动能。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和生产连续性越来越高,高技术制造业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升,充足可靠的电力供应成为支撑其生产制造的生命线。例如,数据中心需要常年不间断供电,同时要求电网企业提供双回路供电。
  新基建的主要领域如5G基站、大数据中心等均是耗电大户,特高压等电力基础设施开工即是提前为经济重启做好供应保障准备。在经历疫情冲击之后,特高压这样的大项目对于带动经济发展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特高压工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止于建设时期,更具中长期效益,对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电力行业规划布局的周期长,一般需要适当超前于经济发展。新基建所释放的信号有助于引导电力行业保持自身发展的连贯性和可持续性,保证电力投资建设处于平稳的状态,避免产业投资的大起大落。”靳晓凌表示。
  新基建不同于传统基建,新基建面向“硬核科技”,技术创新是新基建的灵魂。而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新基建的实施对于企业发展,尤其是生产端企业有着深远影响。在新基建中,充分发挥好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是关键。对于正在面临经济周期性、结构性压力的能源企业而言,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新基建对于能源电力企业而言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时代机遇,推动企业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可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目前,多家大型电力央企已经开始布局投资新基建项目。国家电网加速推进新一轮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2020年将安排27亿元投资充电设施建设,新增充电桩7.8万个,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等18个省(直辖市)集中联动建设126个示范带动项目,涵盖公共、专用、社区等多种类型充电基础设施。特高压工程全面开工,预计全年特高压建设项目投资规模1811亿元,可带动社会投资3600亿元,整体规模5411亿元;南方电网公司结合电网行业特点,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融入电网,不断丰富场景应用,在“十四五”期间将重点推广图像智能识别、无人机自动巡检、电缆隧道机器人巡检、光纤振动在线监测等成熟技术,试点推进北斗高精度定位、无人机集群作业、两栖机器人巡检作业等新技术应用;中国华电发力智慧电厂,其下属企业国电南自全面投产智能工厂后,总体生产效率将提高42.48%,可以减少当前的人力资源成本32%,质量一次通过率提高13.25%,能耗减低8%;国家能源集团下属企业国电电力成立了“物联网智能设备智慧电厂联合创新实验室”,推进物联网智能设备“智慧电厂”建设。通过大规模应用三维建模、虚拟电子围栏、智能门禁、视频监控联动、智能视频识别、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技术,实现发电厂全天候、全方位、智能化的安全管控。通过应用智能机器人、智能仪表、智能执行机构,逐步实现无人巡检、无人操作和智慧运行,实现“无人电厂、精准预测、少人管理”智慧火电厂建设目标……
  在新基建的建设中,国企央企必然是其中的主力军,但如阿里、腾讯、华为等深耕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领域的民营领军企业同样将成为新基建中的重要力量。国企和民企将在新基建中共同发力,在新基建所提供的机遇中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动能和创新活力,获得更快的成长。
  “民企在新兴产业上有着自身的优势,新一代的民营企业多发端于数字信息产业。在这些新的技术领域里民营企业更具有创新活力,在新基建中,民企大有可为。新基建覆盖面广,涉及多个行业、多个产业链、分工较细,因此不可能如传统基建一样由央企和国企主导建设。在新基建的建设中,各个企业主体、不同所有制企业主体是平等参与的。事实上激发民企参与新基建也有利于细化各新兴产业的分工,并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利于我国整个产业经济的发展与提升。发挥民企在新基建中的重要作用,具有着重要意义。”胡迟说,“当然国企无论是在体量上还是资本上都实力雄厚,因此既要充分发挥国企的带动作用,也需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在具体项目操作层面,可借鉴国企混改中的成功经验,推进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经济体制,提高资本运营的活力和效率,明确投资责权,避免造成投资浪费。”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