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油企大谈“净零排放”引争议

文章来源:中国能源报王林2020-03-18 17:00

英国石油公司(BP)此前官宣的减排目标——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由于缺乏实施规划和具体细节,日前引发了一波舆论争议。一方面,BP大胆瞄准“碳清零”,带动了能源资源类企业的减排热情,壳牌、埃尼等欧洲油企纷纷拿出自己的减排方案;另一方面,环保组织和行业机构则认为油企全面净零并不现实,BP此举很难产生共鸣。
 
净零目标被指“缺枝少叶”
 
BP官网显示,致力于到2050年或之前,将所有运营业务和油气生产项目,以绝对减排为基础实现净零排放,并将所有销售产品的碳强度减少50%;到2023年,在所有重大油气作业地点安装甲烷检测系统,并将甲烷逸散强度降低50%;增大对非石油与天然气业务的投资比例;推动政府制定更严格的气候政策,如对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碳征税。
 
BP新任首席执行官陆博纳表示,此举旨在减少“从地下获取碳以及从运营中排放温室气体”的规模,力求到2050年或更早成为净零排放的能源公司。
 
英国《卫报》指出,BP的净零目标要求该公司每年从其油气业务中清除超过4亿吨的碳排放量,但该公司仍计划2018至2030年间将油气产量增加20%。美国CNBC新闻网报道称,BP的净零目标不是停止“产碳”,而是通过植树造林和碳捕获技术等措施,减少或抵消其每年油气产量所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纽约时报》指出,BP开采和精炼业务每年温室气体直接排放量高达5500万吨,而最终出售环节即成为汽车或房屋供暖燃料时,每年还会间接产生3.6亿吨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为了减少因使用其产品而产生的排放量,BP必须减少开采量和产量,开发藻类或植物制成的低碳燃料,同时通过植树或投资新兴技术将碳吸走。
 
美企毫无热情
 
BP的净零目标加剧了欧洲油企和美国油企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分歧。彭博社报道称,壳牌、挪威国家能源公司Equinor、埃尼等相继做出了大幅降低自身排放的承诺。其中,壳牌和Equinor将降低燃料出售环节的排放量,这约占化石燃料污染的90%;埃尼则计划到2050年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80%,主要通过控制运营、生产和销售环节的排放量来实现这一目标。
 
相比之下,美国油企对减排的态度则完全不同。彭博社报道称,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明确表示,不会跟风净零排放目标,仍将继续致力于减少其自身运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尽管这些排放量仅占化石燃料污染的10%。
 
国际资产管理公司JanusHenderson能源分析师NoahBarrett表示,从历史上看,美两大油企在传统油气转移方面一直不够积极,目前仍未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除非他们看到BP净零后仍能产生现金流,否则很难考虑更具雄心的气候目标。
 
不过,对全球变暖的担忧正日益改变着投资政策,著名投行黑岩和道富均将企业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的表现,视为是否进行注资的关键因素。因此,BP包含了“对客户排放进行规范并予以负责”的净零承诺,仍然得到了华尔街的关注。
 
对此,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均认为,无法完全抵消汽车、工厂和业内其他污染者的排放,因为这是“消费者做出选择的结果,需要精心设计的政策和碳定价机制”。但有专家表示,暂且不论BP净零目标的可行性,那些拒绝对有害影响承担责任的企业,本身就在延续一种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业内呼吁莫变“一纸空谈”
 
一些环保组织对BP的净零排放承诺表达了“谨慎赞扬”的立场,表示需要看到更多细节和具体行动,否则只是“一纸空谈”。气候变化机构投资者集团(IIGCC)、“气候行动100+”、绿色投资者团体FollowThis等均表示,愿意与BP合作以帮助其完成净零目标。
 
绿色和平组织则称,除非BP做出明确承诺停止寻找更多油气,并保证现有储量位于地下,否则这一净零排放承诺只是一场公关政策,其从根本上并未真正重视气候变化。全球见证组织也认为,在实质性内容和细节出炉之前,这更像是BP抓取眼球的炒作方式。
 
大宗商品贸易商嘉能可首席执行官IvanGlasenberg也间接驳斥了BP的净零排放目标,他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2050年还很远,在谈论减少碳足迹的措施时,我们更倾向于‘精确和事实’。”
 
美媒普遍指出,大型油企的减排雄心十分薄弱,虽然他们争相表态为气候行动努力,但实际上仍然没有放弃对气候影响最大、最深的化石燃料。BP、壳牌等公司虽然不同程度地发展可再生能源,但化石燃料仍然稳稳占据业务主导,他们的减排只是降低石油占比、扩大天然气产量。
 
有专家指出,天然气就好比化石燃料领域的“电子烟”,支持者称其是“桥梁燃料”,可以帮助人们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进而为全球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充当后备力量;反对者则认为这会演变成“依赖习惯”。如果按照埃尼的计划,到2050年其超过80%的产量将是天然气,其排放量虽比石油和煤炭要少,但天然气供应链中的甲烷泄漏仍然不可小觑,且同样对大气层以及气候带来负面影响。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