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综合能源服务转型难点解析:认知之惑(一)

文章来源:童虎TH童虎2019-04-05 07:54

相比传统互联网创业,综合能源服务转型或创业是一个高门槛业务,行业知识、IT技术与商业意识缺一不可,人才难得;它同时也是一个高投入业务,物联投入与数据管理成本巨大,且用户对综合能源服务的认识也还在形成期,业务培育与成熟期长,所以能够参与这一游戏的企业数量并不多,有资格的玩家大多是巨头和大象。
 
然而参与的门槛高、参与的企业少,就意味着生态发展缓慢,认识水平提高慢,合格的人才积累少。越是如此,越是要求我们做好认识工作,尽可能总结好有限的实践与经验,从而让后来者少走弯路,避免不做思考就投入,不做调研就创业,最后血本无归。由于综合能源服务的重资产特性,战略与策略的失误带来的损失代价是极其高昂的,完全可以用血流成河来形容,动不动就是以亿计的损失,以百人计的失业,以千计数的服务客户(工商业用户)影响。
但是客观的说,国内外综合能源服务领域的成功实践不多,因此也就没有绝对正确的理论与认识,所以目前找不到什么成功宝典,最多只能总结一些创业、转型血泪史。然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失败是成功之母,总结多年来各种不正确的作法,总是可以让我们避开前进路上的很多大坑,更少地犯错误,从而拥有更大的成功可能性。
 
一、    认识不深入——浅尝辄止,人云亦云
能源互联网、综合能源服务、能源物联网、泛在电网物联网这些新观点、新概念批量涌现,解读很多,但是角度差异巨大,有技术角度也有业务角度,有理论角度也有实务角度,有商业角度也有工程视角,然而大都比较碎片化,把能源互联网、综合能源服务当成一个框,什么都往里面装,可以用来指导企业转型实践的并不多。
 
1.缺少实践性认知,理论家、学院派多于实践派
当前各种形式的论坛、行业交流虽然很热闹,但内容多以理论、示范工程、政策解读为主,是圈子里的体内循环,大多是一些不成功经验的名利场游戏,与网红直播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互联网早期创业没有那么多理论与框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市场是检验企业的唯一裁判。综合能源服务也好,能源互联网也好,任何的创业与转型绝不会是坐在办公室里设计出来的,而是“下地”干出来的,成功了就是真理,失败了就做好总结,下次不要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
所谓实践性认知,指的是明确理论、概念、技术的现实边界,不做没有现实可行性的事情(如依赖电力市场建设的各种业务),不做没有规模可行性的事情(如不具备经济可行性的示范工程、补贴业务),不做老板不想要的事情(超越企业的现实能力做事),不做南辕北辙的事情(目标定位与方法手段不一致)。
因此,综合能源服务不能只关注理论认知与逻辑概念,更要关注技术可行性、工程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政策可行性、本地资源与企业自身的现实可行性,乃至人才支撑可行性。所以需要多倾听实际从业者的声音、多倾听来自一线的声音、多倾听失败者的声音。攀登珠穆朗玛峰失败者的尸体就是后来成功者的路标。
 
2.缺少需求侧思维,关注自身能做什么多过关注用户与市场需要什么
综合能源服务转型是企业行为,只能以市场和用户为导向。但是当前更多的思考还聚焦在企业自己一定要转型上,例如售电公司经营遇到难题要转型、设备公司产品销量下降要转型、巨头公司业务要上台阶要转型、垄断公司防止自身被颠覆要转型等等。进一步的思考就是我能做什么、我的优势资源是什么……。
市场上最终呈现出来的情形经常就是两个极端:一是看到市场这么热闹、政策这么关注,感叹形势一片大好、盲目乐观,大干快上;另外就是,感叹这么多人、企业也没搞出一个所以然,都在瞎搞。这两种情绪都不利于企业、行业的发展。
合理的作法应当是不感叹、不放弃。紧紧围绕综合能源服务的客户与市场,关注他们的需要,以其为指引开展各自新业务、新业态创新,为用户创造价值、为生态提供支撑。由于我们能源领域重发、轻供、不管用的传统,由于我们国家工业领域还处于粗放式发展的阶段,实际上用户在保供应、降成本、做节能、提效率、控风险方面有非常多的用能痛点,关键是要有态度、时间去倾听,要有决心、速度、质量去解决。
但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卖设备、卖能源、做工程是传统的商业模式,是一种相对比较容易的挣钱方式;而做服务是一种要求更高的方式,对人员态度、工程技术、服务响应速度均有要求,并且不同的客户群体差异化明显。所以如果意识不到综合能源服务的客户、市场需求,也就无法建立起他们所需要的服务,那么企业各种必要的支撑能力建设也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缺少经营性思考,关注过程、工作与技术多于结果
企业家精神是综合能源服务转型与创业的根本。当前企业数量少,民营企业数量更少,虽然关注热度高、从业人员也不可谓不多,但是很少有站在企业经营或者说老板角度考虑问题的。大多数思考还是属于执行层,即完成老板、领导交代的任务,很少有人能够站在企业经营方向、战略定位等角度想问题,或者有一些人在想这些问题但是不在其位,有一些虽在其位但缺乏必要的经验与积累,难以胜任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战术上的勤奋不仅弥补不了战略上的懒惰,反而有时候会加剧问题的严重性。作为企业经营者,首先要关注自己的战略定位,即综合能源服务的市场发展趋势、用户需求、市场细分、SWOT分析与自身战略定位,等遇到经营困境时再思考这些问题,思考完才发现自己选了一个错误的车道,那将追悔莫及。
站在经营者角度,还需要围绕战略定位思考人、机、物、法、环等问题,即我需要选择什么样素质的人来执行战略,需要搭建什么样的技术支撑来支撑业务,需要设计什么样的业务体系和流程、制度来执行业务,需要设计什么样的市场、渠道策略来拓展业务,需要关注哪些外在宏观环境、政策对业务的影响,需要如何结合业务需要发挥好自身原有的优势……
作为普通的从业者,如果谈论、参与综合能源服务没有经营者思维,那将很容易在市场的洪流中迷失自己。工作辛苦多多但是不被认可,苦恼!各种技术、业务、人员决策不知方向,苦恼!公司或项目失败需要重新再来,苦恼!找到工作不是想要的,苦恼!是自己想要的,但是看不到未来,苦恼!跟领导、老板没有办法对话,苦恼!
脱离苦海的唯一途径就是站在结果角度、站在老板角度来思考综合能源服务转型、创业问题。用战略上的辛苦减少战术少的辛劳。
 
4.缺少系统性借鉴,随意裁剪,按需解读
电力市场改革中发生的两个故事很值得借鉴。一是2003年的美加大停电,发生8.14大停电后,在人家的调查组没有下结论之前,我们的专家在1周内就得出了结论,并且进一步推导出电改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的结论,这就是随意剪裁。二是在具体电力市场设计时,不区分国情与背景,随意引用国外欧美、亚非拉的各种“成功市场”作为自己的设计支撑,这就是随意剪裁。
综合能源服务如果缺少需求侧思维、经营性思考,只关注过程与具体工作,很容易出现随意剪裁、按需解读,最终无功而返的局面。例如在调研综合能源服务企业的时候,把战略定位、业务体系、技术支撑、资源禀赋等分开调研,而在企业内部这些要素往往是相辅相承的,所以需要以统一考虑或者综合调研。比如Opower、AutoGrid这些公司前面经常被提到,或者作为参考,但是它们是因为美国有电力市场化改革、电力市场开放这样一些前提条件,所以可行,但我们如果照搬,往往结果会很惨。
做竞品分析时经常会出现只看名字的情况。也就是没有考虑到企业的定位与业务需要上的差异,仅仅是因为它有一个类似的产品所以自己也就关注。然后把它们的功能作为自己的借鉴,结果往往不理想。如果以目标为导向,那就需要关注不同的企业未来实现业务目标的手段与产品是什么,不同企业的选择往往不一样,这恰恰就是值得借鉴的地方。
另一种情况是,把综合能源、智慧能源的一些示范工程等效为综合能源服务的企业转型。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可谓是天壤之别。一个偏向技术可行性,是盆景,更多的是看,是聚焦大量资源于一点;一个偏向经济可行性,是实务,更多的是用,关注可复制的大规模推广。
以市场为导向、以经营为目标、以业务为核心,其他要素则纲举目张,这是综合能源服务发展与最佳实践调研、借鉴时所需要遵循的原则。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