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资源配置风险决策与评估系统仿真概念建模
2.1 概念建模概述
企业碳资源配置决策,需要企业根据当时的企业运营情况和外部环境变化进行定期决策,所以该过程可看作成一个离散系统。离散系统是指那些系统的状态知识在一些随机的时间点上由于某种时间的驱动而发生改变的系统。由于离散系统事件固有的随机性,对这类系统的研究往往十分困难。经典的概率及数量统计理论、随机过程理论虽然为这类系统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并能对一些简单系统提供解析解,但对工程实际中的大量系统,唯有依靠计算机仿真技术才能提供较为完整的结果。而要实现仿真模型,首先要建立起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作为对真实世界的第一次抽象,是沟通真实世界和仿真世界的桥梁,为后续的仿真分析,设计和实现提供可靠依据,为仿真模型的检验、验证和确认奠定基础。概念模型作为把实际系统抽象为仿真系统执行模型的一个中间环节,必须容易被领域人员和仿真人员掌握和运用,便于他们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一致的理解。对于概念模型的定义,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论。Pace(1999)认为概念模型是将“仿真需求转化成一个能指导仿真开发和执行的详细规格说明”;Lacy(2001)认为概念模型是建立在详细的需求分析基础之上,为仿真设计提供支持的模型,是一种比较抽象的设计框架;国内学者柏彦奇等人(2001)站在军事建模仿真的角度定义概念模型是用通用的、独立于任何仿真实现的语义、语法和图、表等工具对作战系统的一种表达,它为仿真开发者提供与特定任务相关联的行动的严格描述。王杏林等人(2007)人总结前人的定义,认为概念模型是对真实世界系统信息的抽象和简化,是一个集中的概念知识体,它是由研究者在概念分析阶段对研究问题中提取出关于其结构特征、功能特征、行为特征等关键要素,并在概念描述阶段,根据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采取一定的形式精确地描述出来的。
概念建模的方法分为基于过程的概念建模方法和基于实体的概念建模方法两类。基于过程概念建模就是将客观世界的活动细化成为一个个相关的问题,只要找出了问题的解决过程或方案,也就建立了概念模型;而基于实体的概念建模,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对象,每个对象都有自己的规定性和运动变化规律,识别出不同的对象类,然后将概念映射为“类”和“对象”,找出“类”和“对象”并建立“类”结果,也就建立了概念模型。Zhou 和 Son(2007)等人建立了仿真概念模型的规范模式,指出一个仿真概念模型的框架包括模型关键元素(实体、资源、工作站...)、实体流模板、专业化算法等内容。
.......................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