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标绿色债券融资成本优势
史英哲表示,我们通过选取市场上绿色债券发行起始日前后两个月内发行,并且其信用特征(包括发行人性质和债项评级等因素)、上市地点、债券类型、债券期限和含权情况等多个指标与绿色债券一致的非绿色债券作为可比债券。我们尽量采取比较严格的筛选条件,使得更可能体现可比性。
2017年发行的103只贴标绿色债券中共有20只债券存在符合条件的可比债券,且这20只绿色债券全部都具有融资成本优势,成本优势位于5bp-120bp之间。从发行人角度来看,国有企业作为绿色债券发行人时融资成本优势更为明显。
在所有绿色债券类型中,绿色ABS的规模占比并不大。2017年绿色ABS发行数量由2016年的4只上升至10只,规模从67.01亿元上升至146.05亿元。在债市萎靡的情况下,绿色ABS的大幅增长印证了资产支持证券降低融资门槛、拓展融资渠道等优点。
非贴标绿色债券,与贴标绿色债券相对,是指没有被官方贴上“绿色”标签而实质资金募集用途是“绿色”的债券。发行时由于缺少标签,不会系统出现在既有的各大金融数据库中。对非贴标绿色债券的判定是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绿色债券实验室按照《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标准,根据债券发行所披露的资金募集用途信息进行匹配得出。非贴标绿色债券是绿色债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色债券市场生命力和潜力的体现。与贴标绿色债券市场相比,非贴标绿色债基本上只包含非金融企业,直接为绿色项目融资,其规模远远超出贴标绿色非金融企业债券,更能代表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另外,非贴标绿色债券可能出现部分募集资金用途为绿色的现象,因此绿债金额和该债券的发行总规模不一定相同。
根据绿色债券实验室的统计,2017年中国境内非贴标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4530.73亿元人民币,其中绿债金额达4255.76亿元。相比贴标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的2044.80亿元,贴标绿债金额约为664.75亿元,非贴标绿债金额约为贴标绿色债券发行金额的2.08倍,是贴标绿色非金融债券发行金额的6.40倍,非贴标绿债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报告显示,以发行主体注册地省份作为地区分布的依据,2017年共有25个省份参与非贴标绿色债券发行,同贴标绿色债券一样,北京地区在发行中独占鳌头。从发行数量来看,北京市共发行51只非贴标绿色债券,占比28.33%。从发行金额来看,北京市非贴标绿色债券发行总金额达3109.25亿元,占比73.06%。募集资金用途包括节能、污染防治、清洁交通和
清洁能源四类,其中清洁交通类非贴标绿债只数最多,共26只,金额也最大,共2635亿元,分别占北京市总数的50.98%和84.74%,
清洁能源类次之。清洁交通类绿色债券募集资金主要用于铁路设施建设,少量用于地铁项目;清洁能源类则主要集中于风力发电和水力发电。两类绿债发行主体较集中,中国铁路总公司和中国大唐集团
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是清洁交通和清洁能源的最大发行人。湖北省、云南省、湖南省、江苏省、广东省2017年发行只数在10~20只之间,其余地区发行数量较少。
史英哲表示,不同地区绿色融资需求不同,北京和部分南方地区非贴标绿色债券发行量显著高于其他地区,说明这些地区绿色产业的发展更突出,绿色融资需求更高,并且已经开始通过一级市场融资为绿色产业发展获取资金支持。
在180只非贴标绿色债券中,共63只来自中央国有企业。在剔除中央国有企业后,北京市绿债发行数量与金额都大幅度减少,发行数量下降到全国第二位,从51只减少为14只;发行金额减少了92.3%,从3109.25亿元下降为238.25亿元,仍是全国榜首。由此可见,北京市主要的非贴标绿债发行人是中央国有企业,募集资金主要用于节能、污染防治、清洁交通和清洁能源四大领域,其中中国铁路总公司发行了23只共计2600亿元的非贴标清洁交通类绿债。在剔除中央国有企业后,北京市非贴标绿债主要投向由清洁交通转为污染防治。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