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电改如何促进传统制造业升级

文章来源:碳矿家2016-10-21 14:35

本轮电力体制改革的另一特征是,改革自下而上已悄然在售电领域开始,而售电侧改革对整个国内的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影响巨大.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从2015年3月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开始,这场电力体制改革已经拉开了一年半。电力改革所能释放的红利之大、难度之高已是业内的共识,而且在13年前已有过一次半途尝试。选择从“硬骨头”开始,决心和红利可能是抉择的首要因素。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行业人士,这可能并没有引起主流产业甚至部分地方政府足够的重视。一方面,这次改革节奏确实没有大家先前认为的迅速明快,各种利益平衡过程也是一波三折,红利传播还未显性;另一方面电力作为一个多属性多特点的行业,不易被其他行业的专家及人士所了解。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电力体制改革中各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相互联系,但可大略分为:输配电价核准,售电侧改革(结算),电力市场三个部分。输配电价核准又是售电侧改革(结算),电力市场的前提条件,除已核准的5个省(地区),在今年8月底中国政府规划的路线图中, 2017年除西藏外全国其他地区均要核准。而售电侧改革(结算)的改革目标是开放几乎所有工商业终端电力(竞争性)销售,将相关销售工作由原来的传统电网公司移交给售电公司(包括电网组建)。原有的电力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通过售电,资金流与信息流将流向售电公司。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改革后本轮电力体制改革的另一特征是,改革自下而上已悄然在售电领域开始,而售电侧改革(结算)对整个国内的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影响巨大,是产业升级的战略契机,这一点往往被大多数人所忽视,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1. 售电业务的属性。售电业务有两个天然属性,运营与金融。售电主体必将不断进化成为依附产业的综合能源服务商,从这一角度并不难理解其运营属性,电力及能源设备的采购建设,运行维护,相关重资产的管理都将是售电主体的主要业务组成。售电业务必然是金融属性,能源行业是天然的重资产行业,能源的集中采购,资产的保险业务,绿色能源的市场化衍生,资产设备融资租赁衍生,资产证券化等,中国整个售电业务的年现金流将达到3万亿元以上。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2. 产业链的延伸。中国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往往是由一个单一产品,到系列产品,到工程化,但再次衍生就遇到瓶颈。售电业务给了制造业加长产业链条进行战略提升的契机,增加运营基础能源的能力,将全现金流近乎闭环的可能性,从而打通了原有的某些壁垒,从本质增强了企业的运营和金融属性。优势资产及资源的整合空间、区间和想象力被进一步扩展,带来一边是成本的不断下降,一边是无限的资金支撑。已有的最好的案例无疑是山东魏桥集团和新疆的东方希望集团,但这两个案例都是在特定条件下的特定产物,而且由于原有种种制度限制还未做到极致。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3. 售电业务核心要素。售电业务的核心要素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与原有产业的结合,售电业务的天然属性使它必须与较大规模的产业结合才能有足够施展空间。二、全过程成本最低,在整个业务发展过程中,提高效率,完善机制,达到全过程成本最低是核心目标。做到全过程成本最低,需要各种专业技术的支撑,而能源运营业务又往往不是产业本身所具备,需要补充与优化。三、核心团队。一切业务的开展离不开人的因素,运用售电业务展开资源重组需要高复合属性的高效团队。团队本身面临一个全新领域要具备对政府政策,产业整合,运营技术,金融手段等各方面进行综合优化与管理,这对所有人都是一个挑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