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碳交易与碳金融之间的关系

文章来源:中国碳排放交易网钱晓晨2016-07-21 16:05

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多发,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新时期,企业坚持低碳发展理念,发展节能减排技术,改善高碳高能耗的耗能体系,促进绿色经济转型,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各国的碳交易实践表明,限制碳排放总量,构建碳排放交易市场,能够有效地、低成本地达到用市场手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企业作为碳交易的参与主体,不仅要把握碳市场机遇,更要注意碳交易过程中的风险防范,为规范、有效地开展碳交易活动积累经验。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碳交易制度内涵——低碳发展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碳排放权交易从本质上来看,就是把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看做一种商品,通过赋予企业一定限度的合法排放权利,使其可以在固定市场上自由交易。就中国而言,政府在排放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根据各行业的业务特点、历史排放数量等进行配额分配;同时,建设碳排放交易机制,在地方设立碳排放交易机构,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支持以及奖惩措施吸引企业参与碳交易。一方面,企业必须为超出许可范围的排放支付成本,否则将遭受处罚;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可以享受因技术进步产生的排放额度结余给自己带来交易收益的好处,从而激发其继续开展碳减排的热情。碳配额的限制使企业在政策和经济压力下主动规范自身行为,控制碳排放数量,加快绿色技术革新和开发新能源,从而满足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理念和自身的经济利益。有了经济利益的驱动,企业开展技术革新,调整投资结构,开发新能源项目,实施碳减排的做法就会自觉化、常态化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看做一种商品,通过赋予企业一定限度的合法排放权利,使其可以在固定市场上自由交易。就中国而言,政府在排放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根据各行业的业务特点、历史排放数量等进行配额分配;同时,建设碳排放交易机制,在地方设立碳排放交易机构,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支持以及奖惩措施吸引企业参与碳交易。一方面,企业必须为超出许可范围的排放支付成本,否则将遭受处罚;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可以享受因技术进步产生的排放额度结余给自己带来交易收益的好处,从而激发其继续开展碳减排的热情。碳配额的限制使企业在政策和经济压力下主动规范自身行为,控制碳排放数量,加快绿色技术革新和开发新能源,从而满足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理念和自身的经济利益。有了经济利益的驱动,企业开展技术革新,调整投资结构,开发新能源项目,实施碳减排的做法就会自觉化、常态化。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碳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引领低碳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最终目标是通过实体经济的技术革新和优化转型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水平。开展碳排放权交易不仅是低成本控制碳排放的有效手段,也是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化石能源消费结构,推动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我国深化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同时也能够确保中国在未来低碳经济的新经济规则中获得国际话语权。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碳金融——金融资本新形式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碳交易市场将金融资本与低碳经济紧密连接起来,催生了一种新的金融资本形式———碳金融,主要包括低碳经济投资、融资和碳金融衍生品的交易两方面。从本质上来看,碳交易本身就是一种金融活动,然而碳交易的特殊性赋予了它更深层次的内涵,金融资本作用的目标不再单单局限于资本增值与经济利益最大化,而是更加集中于为实体经济的绿色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金融资本不仅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开发碳资产的项目和企业进行投资,此外,来自不同项目和企业产生的碳减排量进入碳金融市场进行交易,被开发成碳现货、期货等金融工具。在碳交易的各个环节中,金融机构更是广泛参与,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帮助企业开发管理碳资产,实现碳资产的保值增值,从而减少碳资产流失等带来的风险与损失,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共赢。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从短期来看,碳金融创新能够刺激目前低迷的金融市场,焕发金融市场的活力,从长期来看,碳金融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从高碳模式向低碳模式的转型,是解决全球气候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数据,2020年全球碳交易市场总额将达到3.5万亿美元,碳交易市场有望赶超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从全球角度来看,我国要想争夺新兴碳金融市场话语权,站在全球低碳金融的制高点,就必须实行低碳经济发展战略,高度重视碳交易市场的培育和发展。(文章摘选于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第18卷第2期)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作者简介:钱晓晨(1991),女,江苏无锡人,华东政法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研究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