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补缺失的话语权
“中国是第一个投入8亿元摸清楚国内碳排量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对碳排放变量系统调查的国家,显示了中国作为有责任的排放大国形象。”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领衔作者之一、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气候变化经济学教授关大博说。他也是此次报告作者之一。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研究人员指出,该研究对弥补我国在碳减排中缺失的话语权意义重大。碳排放清单是全球变化模拟、气候模型构建、制定各国减排政策及国际谈判的基础。当前,全球和各国碳排放主要由国际机构依据IPCC的方法和能源统计数据进行估算,相关数据发布机构包括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二氧化碳分析中心(CDIAC)、欧盟全球排放数据库(EDGAR)等。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从2007年开始,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占全球1/4。“然而中国的排放数据主要由西方发达国家科研及政府机构发布,并依据发达国家经验估计,可能会错误估计中国碳排放量。”关大博说。譬如,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使用了CDIAC和EDGAR的数据,而中国因为没有数据支持,就没有发言权。
关大博指出,此次重估是目前为止中国碳排量最为精确的数据,此次研究可作为年底召开的巴黎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基础依据,研究对整体发展中国家也有重要意义。“中国80%的碳排量来自于煤,而印度、南非、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也是如此,这些国家的统计系统尚不完善,这项研究为南南合作提供了先导样本。”
为“全局发力”提供支撑
“尽管中国碳排量被多算了106亿吨,但并不是说中国减排就要缩水。”关大博说,此次研究目的是为中国碳排量研究提供基准线。因为“没有基准线,所有评估就会变成数字游戏”。
去年11月,中国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表示,将力争使我国温室气体排放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专家指出,依据该目标,到2035年,中国要减少300亿吨碳排量。未来20年之内实现该任务极其艰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中国现阶段碳排放存在多重复杂性,报告作者之一、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说,主要表现为三个“最”:一是技术跨度最大,先进落后产能并存;二是淘汰落后产能的更替速度最快;三是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解决国内碳和霾问题,必须放在这个动态框架下考虑。除了从常规末端治理出发外,还应该从全局发力,规划治理模式和技术路径。
“此次合作已推动了国外机构了解中国,未来还会进一步让国际认同中国。”贺克斌说。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中国科学报》 (2015-08-20 第1版 要闻)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