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碳排放方针
最高管理者发布的有关碳排放绩效的宗旨和方向。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注:碳排放方针为设定碳排放目标、指标及采取的措施提供框架。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3.9碳排放报告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按照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报告组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活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3.10碳排放指标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由碳排放目标产生,为实现碳排放目标所需规定的具体的、可量化的绩效要求,它们可适用于整个组织或其局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3.11碳排放源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的物理单元或过程。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3.12排放因子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将活动水平数据与碳排放相关联的因子。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3.13直接排放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是指组织组织拥有或控制的碳排放源的二氧化碳排放。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3.14间接排放
组织所消耗的外部电力所隐含的电力生产时化石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4.碳排放管理体系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4.1总要求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组织应: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a)按照本文件的要求建立碳排放管理体系,补充编制和完善必要的文件,并按照文件要求组织具体工作的实施;体系建立后应确保日常工作按照文件要求持续有效运行,并不断完善与体系相关的文件;
b)界定碳排放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并在有关文件中明确;
c)策划并确定可行的方法,以满足本文件的各项要求,持续改进碳排放绩效和碳排放管理体系。
4.2管理职责
4.2.1最高管理者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最高管理者应承诺支持碳排放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a)确立碳排放方针,并实践和保持碳排放方针;b)任命管理者代表,批准组建碳排放管理团队;c)提供碳排放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所需要的资源,已达到碳排放绩效目标;d)确定碳排放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e)在内部传达碳排放核算、报告、控制、交易和遵约的重要性;f)确保建立碳排放目标和指标;g)确保碳排放绩效参数适用于本组织;
h)在长期规划中考虑碳排放绩效问题;i)确保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评价和报告碳排放管理的结果;j)实施管理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