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在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办的2025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经验交流技术推广会上,一场以“‘十五五’行业节能降碳展望”为主题的圆桌座谈引发了广泛关注。参与座谈的是业内四大“高载能”行业的相关负责人,让我们看看他们围绕节能降碳是如何表述的。
对于行业的未来五年,中国硫酸工业协会秘书长李崇在发言中坦陈,“十五五”硫酸行业将面临四大矛盾交汇。其中,既有硫酸需求持续增长和硫资源保障不足的矛盾,也有含硫废物制酸节能降
碳减排的要求和行业老旧装置多迫切需要安全、绿色、智能升级的矛盾,还有高端产品如高纯硫酸及硫酸衍生品等的需求增长和技术“卡脖子”的矛盾以及行业产能快速增长与技术人才短缺的矛盾。
中国电石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蒋顺平对电石行业未来五年形势的判断也十分清晰。蒋顺平说,“十五五”期间,电石行业正站在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且高质量发展是唯一出路”的十字路口,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紧迫。
蒋顺平谈到,未来五年行业将出现三个深刻变革:一是赛道变革。行业的基本盘——聚氯乙烯(PVC)对电石的需求将保持稳定,未来最大的增长引擎毫无疑问源自
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1,4-丁二醇(BDO)。作为可降解塑料PBAT和
新能源电池粘结剂NMP的关键原料,BDO的需求正呈爆发式增长,将推动传统的“氯碱化工厂”向高附加值的“新材料供应商”进行战略转型。
二是模式变革。过去那种粗放式、高能耗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十五五”期间,绿色与低碳不再是选择题,而是行业生存与发展的“准考证”和“生死线”。
三是竞争维度的变革。未来的竞争,已非规模和成本的竞争,而是产业链协同、技术创新和
碳管理能力的综合竞争。企业必须思考如何与上下游构建绿色低碳闭环。
“因此,‘十五五’主动拥抱变革是企业唯一的选择。”蒋顺平说。
“‘碱氯失衡’仍是氯碱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德州实华化工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总经理韩景康表示,“碱氯失衡”是氯碱行业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十五五”期间,预计烧碱需求将随国内GDP的增长保持小幅增加,但主要耗氯产品聚氯乙烯需求增加较为平缓,其他耗氯产品产能高效利用存在一定压力,“碱短氯长”仍是行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此外,国际公约
履约也对氯碱行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蒙特利尔议定书》《斯德哥尔摩公约》《关于汞的水俣公约》,以及目前仍处于谈判阶段的《全球塑料公约》都与氯碱行业密切相关。中链氯化石蜡处于《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审议阶段,“十五五”期间将被增列入公约附件A进行管控。《〈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于2021年9月15日对我国生效,未来除四氯化碳作为原料用途的研究外,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下游用途的开发也是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节能低碳目标方向已经明确
在李崇心中,“十五五”硫酸行业节能低碳的目标和重点方向已经十分明确,一要完善
碳排放和
碳足迹标准体系建设;二要将含硫废物的资源化利用作为重要抓手,尤其要做好废硫黄的利用;三要做好节能低碳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如高浓度二氧化硫转化、副产高压蒸汽发电、低温余热回收、高效催化剂研发等;四要压实能耗、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绿色工厂等标准的执行。
中国纯碱工业协会秘书长窦进良表示,纯碱行业“十五五”期间的节能降碳目标,要结合行业当前和今后的实际情况确定。“十四五”期间,我国纯碱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而在现有技术水平上,单位纯碱产品的能耗要继续下降,空间已经不大,主要是要提升相对落后企业的能耗水平。因此,“十五五”要在“十四五”的基础上,力争实现单位纯碱产品能耗再下降2%~3%,碳排放下降3%~5%的目标。
窦进良同时表示,“十五五”期间,行业节能降碳的重点方向要从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加速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可再生能源以及绿电的应用。同时推广应用先进低碳技术,淘汰落后产能和低效设备以降低碳排放。具体包括工艺过程优化控制、大型设备和热泵技术应用等,有条件的企业应采用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降低原材料和燃料消耗,并通过低浓度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加工下游产品、能量梯级利用以及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等方式降低能耗和碳排放。
技术突破成为绿色发展“抓手”
窦进良说,为实现纯碱行业节能降碳目标,“十五五”期间,行业要采用以下措施:一是加快一步法重灰技术的研发,该项技术可将纯碱生产过程中碳化塔取出液分离出的重碱(主要成分碳酸氢钠、碳酸钠和水)采用湿分解法和蒸发结晶方法直接生产出重质纯碱产品。和现有重质纯碱生产相比,可节省大量中压蒸汽,实现节能降耗、减碳降本的目的。目前该技术正在开发中,已取得一定成果,后续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继续完善工艺设备,力争早日投用。
二是已取得一定成果的重碱离心机及工艺配套设备的完善。采用离心机直接分离碳化塔取出液中的结晶是几代纯碱工作者追求的目标,该技术和传统真空过滤方式相比,可降低重碱水分和盐分,大幅减少滤过尾气量,提高分离效率、优化产品质量、降低滤过能耗,降低煅烧过程蒸汽消耗,实现节能降碳。
“节能低碳技术和重大装备的攻关是‘十五五’电石行业转型的核心抓手。相关的技术攻关必须围绕‘源头减碳、过程控碳、末端用碳’三大环节系统展开。”蒋顺平说。
蒋顺平谈到,首先,要在工艺源头掀起一场“绿色革命”。目标是从根本上改变“高能耗”的基因。一方面,要加快推广如复合钙基原料球团化等成熟技术,快速降低电耗。另一方面,必须前瞻布局颠覆性新工艺。如协会正在关注的“钙循环固相颗粒电石”新路线,有望将合成温度从2200℃降至1800℃左右,这在降温的同时更是对传统冶金思维的机理重构。目标是实现工艺电耗降低15%以上,同时让碳排放趋近于零,电石渣减排75%以上。
其次,要在生产过程全面推进智能升级,这是提升能效的关键。在装备升级方面,要继续推广40500千伏安及以上的大型密闭化、智能化电石炉。数字赋能上,要深度融合AI和大数据。特别要推广电炉控制冶炼数字孪生系统,通过虚拟映射优化现实生产,推动成本再降3%~5%。
第三,充分实现资源利用。要通过攻关将电石炉气中的CO、H₂高效分离,用来合成乙二醇、乙醇等高价值化学品。此外,通过高值化利用技术,将电石渣与净化灰彻底转化为建材,实现变“废”为“宝”。
针对氯碱行业未来五年的节能降碳工作,韩景康表示,应从以下方面发力。一是以绿电直购或是配套新能源的方式,实现传统用能替代。二是在技术装备方面,离子膜法烧碱装置通过更新改造大面积电解单元槽,以低电流密度运行实现进一步的节能降耗,吨碱电耗可降低十几千瓦时。对于大型动设备,可考虑实施变频改造,降低能耗。在智能化方面,应用APC先进过程控制技术能够实现系统节能降耗。三是围绕碳排放“双控”开展标准研究。如开展碳足迹、
碳资产管理和适用于氯碱行业的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
CCER)
方法学研究等。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