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问题是21世纪各国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国气象局立足基础性科技型部门的定位,创新机制、统筹资源,开展了气候变化科学事实基础研究、模式研发、气候监测、影响评估、预测预估等工作。“十二五”期间,通过发布气候变化权威科学信息、强化极端事件应对、开展气候变化评估、参与国际国内应对机制设计、推进气候资源开发和科普,中国气象局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全链条”式的支撑服务,为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发挥牵头骨干作用,为国家战略决策提供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国家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协调联络办公室副主任单位,中国气象局全面参与国家政策部署和落实行动,并发挥重要作用。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五年中,中国气象局全面参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部署和行动。除了积极参与《关于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决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十二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等国家重大规划、战略和计划的编写之外,中国气象局还与国家发改委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法》立法工作,并积极参与我国低碳发展宏观战略研究、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及温室气体统计核算体系建设。由中国气象局出版的《气候变化研究进展》《气候变化动态》也为国家领导人及各有关部门掌握最新信息,及时做出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我国针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预警和灾害风险管理的能力也不断提高。通过完善极端天气背景资料库和推进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实现业务运行等,中国气象局建立了集气象灾害风险普查、识别、预警和评估于一体的气象灾害风险业务体系。针对重点行业及特色产业的气候变化评估,中国气象局编写完成《气候影响评价培训教材》和《气候影响评估业务技术手册》,并与住建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暴雨强度公式修订有关工作的通知》和《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和设计暴雨雨型确定技术导则》。中国气象局还大力推进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出台了城市规划、能源、交通、化工等领域的12项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指南,在2011年至2014年共完成1843项气候可行性论证。
作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国内工作组织单位、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单位、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中国委员会牵头单位和国家气候委员会主任单位,中国气象局有效发挥了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决策中的“智囊”作用,并与相关部门和单位保持密切合作,推进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完成编写和出版年度《气候变化绿皮书》;积极参与北极事务及部际协调会和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理事会工作;与科技部、中国科学院联合组织编写第二次、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参与科技部组织的《中美化石能技术开发与利用合作议定书》协调会议等年度活动;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等有关工作。此外,中国气象局还协助组织了以“气候变化科学认识及其应对”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会议提出了对国家发展有充分借鉴价值的建议。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