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低碳生态城市,是中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的全新探索。仇保兴曾就低碳生态城市做过系统的阐述。他认为,中国只能走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从西方发达国家的传统模式中跳出去;重新审视城市作为复杂自组织系统的本质,探讨城市规划应从着眼宏观到关注细节、关注人文和关注自然共生来强化其实效性和可实施性。
“不仅是碳排放,中国还面临大量其他类型的环境灾难。”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尹稚说。他强调,中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应有系统观念,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绝不是“低碳”两个字就可以概括城市完整的特性;选择生态本底条件优越地区低强度城市建设不等于城市生态化,高强度、高集约化是中国城镇化空间模式的必然选择。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谨防表面文章、人浮于事
据介绍,中国正成为世界上探索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最为积极和主动的国家之一,已有近100个城市正在逐步加入打造低碳生态城市名片的行列。今年1月,深圳市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签署了共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的合作框架协议,深圳成为全国首个“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然而,我国的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和研究才刚刚起步,从理论、技术、管理体制到实践都还不成熟。在“2010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大会”上,也有专家指出:一些城市在低碳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现象,需要防止“大跃进”现象的发生。
在大会分会场——“气候变化与低碳城市”专题论坛现场,记者无意中看到两份关于本次论坛的问卷调查,在“你认为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最大困难和障碍是什么?”的问题后面,两位来自于科研单位、未具名的与会者分别写道:“决策者思想观念体制限制,GDP的政绩考核标准”;“政府做表面文章,人浮于事”。“一个实际行动胜于千万句口号。”邹德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