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发展既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需求,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外在要求。低碳发展必须因地制宜、科学部署、有序推进。从低碳发展的基础看,有些地区的产业结构较轻、煤炭等高碳能源用量较小、
碳排放总量较小,以致于低碳发展的基础就好些;相反,有些地区的产业结构较重、高碳能源比重较大、
碳排放总量较大,从而低碳发展的基础就较差、压力就较大、困难也就较大。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看,高碳城市低碳化的问题更突出、更迫切,其低碳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制度设计等,对于我国低碳发展更具意义。
最典型的高碳城市
济源市地处我国中原城市群,是常住人口和辖区面积相当于县级行政单元的地级城市,具有突出的特征:
一是典型重工业城市。2013年济源市的三次产业结构为4.7∶74.8∶20.5,第二产业所占GDP的比重接近四分之三;在工业行业中,重工业与轻工业的比重89.2∶10.8,前者的增加值是后者的8倍。2013年,济源市人均GDP已达6.68万元,城镇化率达到55%,位列全省前两位。
二是典型高碳消费模式。一次能源供给基本依靠煤炭,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尚处在前期论证或开发初期。能源总需求中,煤炭消费量一直占据绝对比重(96%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例不到0.1%。同时,济源是全国重要电源基地,约50%能源外调。
三是能源消费以大户为主。三次产业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分别占0.5%、94.2%和2.8%,其中重工业占高达98.4%,十家重点企业占到所有工业企业和全市能耗的约94%和90%。
在济源这样“绝对以重工业为主、绝对以煤为主、能源大量外调”的城市,实现低碳化发展的压力大、难度大、困难大。高碳城市低碳化发展的做法与经验,对于全国低碳化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和示范意义。
低碳发展面临诸多困惑
如何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低碳化?济源市产业结构重,特别是重工业比重大的问题由来已久,且部分产业仍然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在此情况下,产业结构要不要调整?怎么调整?
如何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实现低碳化?济源自身能源资源基础较差,化石能源基本依靠输入,而电力多数又外输。在此背景下,能源结构要不要调整?能不能调整?如何调整?
如何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实现低碳化?济源市的名义城镇化率还仅仅55%,比全国平均水平略高,城镇化的进程还需要相当长时间。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城镇化的碳排放管控和零增长?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