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知道什么是绿色低碳,你也可能听说过碳汇、碳交易,但你知道什么是“蓝碳”吗?你可能知道森林是氧吧、绿植可以大量吸收二氧化碳,但你知道地球上最大的二氧化碳吸纳器和存储器是海洋吗?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焦念志,就是“蓝碳”的研究者。他还提出了一个庞大的“中国蓝碳计划”——这是一个气候计划,也是一个社会计划,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和产业计划。正在召开的2014中国青岛海洋国际高峰论坛上,焦念志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记者:焦院士,您能用通俗的话给我们讲讲什么是“蓝碳”吗?它和普通民众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焦念志:要谈“蓝碳”,必须在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这个背景下谈。在大自然里,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去除(吸收掉)、固定并保存下来,这就是所谓“绿碳”。如果这个系统在海洋,那就是“蓝碳”。目前,已知地球45%的“绿碳”储存在陆地生态系统,另外55%储存在海洋,也就是“蓝碳”。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蓝碳”到底是什么样的、怎么构成的、有什么功能?其实早在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发布了一个报告,那时的“蓝碳”主要指红树林、盐沼、湿地、海草这样看得见、摸得着的(介质)。现在随着科技认识的不断进展,这个概念已经扩展到水里,包括河口、海域、珊瑚礁等。
海洋的碳通量和储量到底有多大?我举一个例子:此前已知的红树林、盐沼、海草,消耗和存储二氧化碳的量分别是亚马孙原始森林的10倍、6倍、2倍!扩展到河口、海域、珊瑚礁,海洋的碳通量和储量更是不可想象。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记者:海洋存储碳?这是如何实现的呢?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焦念志:这就是我要介绍的海洋储碳机制。一个是生物泵机制,也就是海洋生物将二氧化碳固定下来,形成颗粒沉到海底,长期保存下来。就像远古时代植物埋在地底形成石油、天然气一样。另一个是我们提出的一个新机制,叫做微型生物碳泵,它指的是看不见的比如单细胞生物,把有机碳转化成惰性碳,长期存在水里。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