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主要污染物减排力度空前
大气污染问题,既有我国仍处于快速工业化中后期、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合理的原因,也有静稳、逆温等气象条件的因素,还与大气污染防控能力薄弱、法制体制机制不完善等有关。为此,国务院研究部署了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计划》),提出经过5年的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的目标。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展望2014年,《计划》将逐步得到贯彻落实,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减排力度也将前所未有。目前,环境保护部已经提出要尽快做好六方面工作:一是联合5部门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二是分解目标任务,起草《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三是细化配套政策措施,拟定2013年和2014年上半年将出台的20项配套政策;四是积极做好《大气十条》宣传报道工作;五是完善监测预警应急体系,联合气象局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工作方案》;六是强化大气环境执法监管。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六)节能环保产业迎来高速发展期,节能环保产品加快推广应用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对拉动投资和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节能减排和民生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简称《意见》),提出通过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引领社会资金投入节能环保工程建设、推广节能环保产品、提高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竞争力、营造有利的市场和政策环境等措施,实现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速15%以上的目标。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2014年,节能环保产业将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加速发展。首先,为落实《意见》,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产业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的产业化实施方案,加大节能环保产品的推广应用力度。其次,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强内燃机节能减排有关意见的落实,及工信部节能与绿色专项行动的展开,也将促进我国内燃机、电机和工业锅炉能效水平的提升。第三,为提升重点行业减排技术水平,环境保护部组织制定并发布了水泥、钢铁、硫酸和涉挥发性有机物等产业的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文件。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一)工业结构重化带动下,能源消费总量难控制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2014年,重工业同比增速仍可能快于轻工业,工业结构重化将继续拉动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快速增长,这将影响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从发展趋势上看,自2012年8月以来连续13个月重工业同比增速快于轻工业。2013年8月份轻重工业走势明显分化,重工业较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成为带动整体工业复苏的主要动力,而轻工业增长则大幅放缓2.4个百分点。同时,重工业能源消耗比重依然偏大。2013年1-8月,重工业用电量占工业用电总量的比重为83.3%,其中化工、建材、钢铁、有色等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量占工业用电总量的比重为42.7%.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二)产能过剩现象严重,抑制企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将在2014年继续影响企业节能减排。根据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对3545家企业所在行业产能过剩情况的调查,71%的企业认为目前产能过剩非常严重或比较严重,企业设备利用率仅72%,比去年低0.7个百分点。同时,产能过剩呈现行业面广、绝对过剩程度高等特点。由于地方保护和缺乏有效退出机制,过剩产能调整工作进展缓慢,67.7%的企业认为,要消化目前的过剩产能,至少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在工业品价格下行压力不减且需求难以大幅回升的情况下,工业企业整体利润改善空间有限,企业效益不好的时候,无资金用于开展节能减排工作,造成工业企业尤其是高耗能企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不足。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三)工业节能减排管理基础薄弱,影响科学决策效果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耗统计数据地方与国家不衔接,这与能源计量装置配备不健全、缺少专业能源统计人员、采用企业自主填报统计数据等有直接关系。我国针对节能减排领域的分析决策主要依靠国家统计局数据,工业行业和企业能源消费的计量、统计数据不足,工业产品单耗等信息难收集,尚未实现工业节能的在线监测,工业用能管理和节能减排政策制定缺乏实时可靠的数据依据。二是能源计量的指标体系尚未建立,全国能源计量的一致性无法保证,对企业节能减排情况无法实施全面的跟踪监察。三是提升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流域清洁生产水平需要更多的政策创新。尽快推广工业行业成熟清洁生产技术仍需进一步的政策支持,推进和落实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和工业产品生态设计仍面临一定的困难与挑战。
(四)节能减排标准滞后,无法满足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要求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我国现已发布了粗钢、焦炭、水泥、铜冶炼、轮胎、化工产品等54个国家强制性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以及30个工业行业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这些标准的出台,对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但是,目前大部分能耗限额标准值偏低,特别是2008年发布的首批22项中的粗钢、焦炭等,指标已相对滞后。同时,钢铁、电解铝、电池等行业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是根据10年前我国相关行业清洁生产水平制定的,部分内容已不满足行业绿色发展的要求。此外,目前所有工业行业还没有相应的用水、用地指标。标准的滞后和缺失将严重制约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推进,无法满足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要求。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