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杨晓蔚2016-08-04 10:06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我国从2012年开始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国务院和有关部委推出了一系列促进智慧城市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措施和试点示范。目前,美国、瑞典、德国等国家许多城市都启动了智慧城市建设,德国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尤其值得借鉴。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德国智慧城市建设概况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欧盟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覆盖社会、环境和经济3个主要领域,其中智慧社会建设以人为本;智慧环境建设以节能减排为重点,保障环境可持续发展;智慧经济建设重点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德国智慧城市建设围绕欧盟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框架,根据每个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不断的探索实践,较好地体现了开放、协同与创新的发展理念,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重视顶层设计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从总体上来看,德国智慧城市建设突出强调生态环保、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与德国的发展历史、发展目标以及总体战略密切相关。德国自二战以后,全面启动城市废墟的治理和重建,核心理念就是坚持生态原则,注重生态体系建设。以弗莱堡、海德堡、柏林、法兰克福、纽伦堡等为代表的生态城市成为世界绿色城市的代表。当前,德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与生态城市建设相融合,生态城市着重以可再生能源利用、能源效率提升为战略,智慧城市基于互联网技术强调整合都市综合解决方案。同时,十分重视城市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充分利用城市运行中产生的各类数据、信息、知识、资源等。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注重节能、环保、交通、医疗等重点领域的应用。智慧城市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能源、环境、交通、医疗、教育、建筑、金融、政务等。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综合竞争力,德国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节能、环保、交通、医疗等领域。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德国实施能源转型战略,制定了包括6个法律和1个法规在内的“一揽子能源法案”,成立了能源监管独立专家委员会,制定了3年资助35亿欧元的能源研发计划,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和少量的生物质能、地热,提出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占到德国能源比例的80%,到2020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40%的目标。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在智慧交通方面,比较典型的是柏林的电动交通项目。柏林的目标是成为欧洲领先的电动汽车大都市。2011年3月,柏林提出“2020年电动汽车行动计划”,建设智能电网和大量停车场,便于电动汽车充电。注册用户在250平方公里范围内都能租用到电动汽车,根据自己的意愿长时间驾驶,然后在运营区域内的任何公共停车场归还汽车。目前,柏林—勃兰登堡首都地区是德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实验室”,拥有220个公用充电桩。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促进智慧城市与智慧经济的融合。智慧城市建设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方式和理念,也推动了相关企业和产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智慧产业、智慧园区,促进了智慧城市建设与智慧经济的融合。德国通过实施工业4.0战略和最近发布的《德国数字化战略》,不仅在装备制造业领域形成了全球领先的发展优势,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而且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引进、应用和本地产业化,推动了智慧产业、智慧园区的发展。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柏林阿德勒斯霍夫(Adlershof)科技园就是一个成功的实践案例。园区曾是德国乃至世界航空发动机研发的心脏,此后亦经历了近30年的衰败,期间园区治安条件差、地下水被污染、企业居民纷纷搬迁撤离。自1991年开始,科技园区推行孵化器战略,营造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形成四大孵化器实体。为支撑德国实现能源转型2050战略,重点研发可再生能源应用综合解决方案,并在园区规划、开发和运营管理中落实生态和智慧理念,科技园区建筑节能水平达到德国领先,建造类型以被动式建筑和装配式建筑为主,区域能源供应直接/间接实现可再生能源全覆盖。目前,科技园占地4.2平方公里,科研院所16家,入园企业和研究机构总数超过1000家,从业人数1.6万人,8000多大学生入住,园区产值超过18亿欧元(2014年),集聚了光子和光学、光伏和可再生能源、微系统和材料、IT与传媒、生物技术和环境、检测分析科技等六大产业。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