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文章来源:绿建之窗华碳小唐2016-07-06 16:53

绿色建筑的昨天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1986年开始试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随之《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发布,国家对建筑节能率的目标为百分之三十。1994年,我国又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节能率提高到百分之五十。国家对建筑节能和环境保护更加注重。2005年,建设部、科技部联合出台,《绿色建筑技术导则》提出了发展绿色建筑,坚持走技术创新、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的新型道路。2006年6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立了中国式的绿色建筑,中国式的绿色建筑更加强调节水、节地、节能、室内环境的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从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全过程的绿色。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上个世纪中下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一代代建筑师的不懈努力,中国建筑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随着全球能源的告急,中国的建筑能耗越来越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筑保温做法、建筑材料制造、建筑施工以及空调能耗等都成了阻碍中国建筑进步的诟病。据统计空调能耗占整个建筑能耗的2/3左右;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1/3以上…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我们改善和解决,绿色建筑也将应运而生。

绿色建筑的今天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当今,绿色建筑已在许多国家盛行。如美国联邦中心、梅里特高级公寓、斯文森工程大厦等被评为世界十大绿色建筑。这些建筑的共同特性是将自然环境保护作为主要的设计要素,巧妙利用自然环境和各种节能环保材料来设计建造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绿色建筑就是本着“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尊重自然、保护生态,节约资源、减轻污染的设计理念和施工方式,为人类提供舒适、安全、健康、高效和人性化的居住环境。总而言之,绿色建筑包括了生态、环保、节能建筑三大类。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1.生态建筑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生态建筑是应用当地的自然规律、生活环境,例如气候、太阳、水源等,来满足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并且要尽可能不破坏当地大自然的生态环境的运作和生长。满足这种条件的建筑称之为生态建筑。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生态建筑也是绿色建筑的一类,可持续化。生态建筑的范围非常广,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整个社会的参与。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1936年由世界著名的建筑师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建筑错落有致,很有力度,整个建筑与溪水、山、石、树林融合在一起,犹如地下生长出的。其建筑从容镇定,不破坏当地的环境,建筑与环境、艺术和生态结合,也为世界各地的建筑师所学习。
我国的深圳的万科建筑中心就是巧妙的运用了绿色建筑的理念,设计师将当地的水源、阳光、植物、风向、气候与建筑结合于一体,成为了我国生态建筑上的新地标。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2.节能建筑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节能建筑是提高利用自然条件下的能源,如通风、采光、取暖等。利用高新技术材料,提高建筑的围护结构的性能,在不采用空调和其他采暖降温设备条件下,使室内温度能达到最为舒适。由此可看,建筑的节能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节约,提高建筑材料和设备的利用效率,减少建筑本身因设计不合理导致的能耗,另外一个就是研发,不断研发既环保又高强度的新型建筑材料。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建筑中有许多节能材料如:节约型水龙头、雨水收集器太阳能光伏板等。太阳能光伏板屋面,它既可以收集太阳能给建筑提供能量,还能美化建筑,可谓是两全其美。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建筑节能设计大体包括三个方面: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建筑本身的节能设计。提高建筑外围护结构额保温性能,控制不同方向上窗户大小、设计处理好夏季遮阳,冬季保暖以及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常用能源的优化设计。包括不同地域要进行不同的冷暖设计;提高采暖和空调系统的高效利用率;利用合理的控制方式,节省能源输送产生的能耗;优化照明基础,减少照明能耗;利用适宜节能的热水系统,如地热、工业废热、热泵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设计。如风能、地热能、太阳能等。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3.环保建筑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环保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舒适、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低碳环保已成为社会主题,低碳环保建筑主要是由新型材料涂料和新技术两种结合建造而成。如今,环保型材料已经普遍使用。例如环保型混凝土:不仅要满足作为材料的最基本的要求,还能减少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能够与自然协调共生。环保墙材:加气混凝土砌砖,表面用特殊拉毛浆粉面,具有阻热蓄能效果。环保漆料:生物乳胶漆,不仅施工简便还有很多种颜色,能给家居带来五彩斑斓的色彩,避免普通建筑装修材料的甲醛等污染。还有环保照明、环保地材等等。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低碳环保建筑的新技术也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变。国家体育馆、鸟巢全部采用钢结构,坚固、美观有质感。而今,最为全世界所关注的日本纸建筑,它的建筑材料价格低廉、防水、防火、美观又能建造出各种意想不到的造型。还有我国的水立方,采用膜结构。它们共同点优点就是可以回收利用,体现了绿色建筑“零废料”的环保理念。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绿色建筑的明天———引领建筑界时代的主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在当今能源严重匮乏的时代,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将势在必行。它不仅节能,还能为人类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虽然这种理念慢慢被人认识,但让它深入人心尚需时日,相信我们不会等得太久。近年来,我国政府牵头,加大对绿色建筑的倡导、奖励、补贴及优惠等政策。使我国的绿色建筑事业稳步发展。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在将来,作者认为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以下两点: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1.绿色建筑必须与建筑设计、材料、设备、技术的关系在建筑和建设中要正确定位,必须要做到全面、全方位、联系、变化、发展和多元绿色化整体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遵循节能、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原则。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2.必须要做到建筑设计绿色生态化、建筑施工对环境不污染、建筑材料要环保化、建筑设备应节能可持续利用、建筑技术要先进化。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在人类演变发展的历程中,建筑的兴建能使我们看到每个时代下的文化和特色,而绿色建筑以其独特功能慢慢被人运用,它不仅可以创造舒适的环境,还可节能减排。在以后的建设中我们要大力倡导绿色建筑,要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关注生态。以“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为宗旨,构建绿色建筑、绿色城市、绿色未来。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