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基础设施的规模化扩张正与“双碳”目标形成深度交汇。在国家发改委近期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透露,《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将“算力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列为重点支持领域,通过优化布局、技术创新与机制改革“三管齐下”,推动高耗能算力产业向
绿色低碳转型。同时,《办法》首次提出“软建设”与“硬投资”协同推进的理念,为“十五五”时期构建长效降碳机制指明路径。
算力规模扩张带来节能新挑战
伴随我国算力基础设施规模持续扩大,能源资源消耗也在快速增长。“推动算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势在必行。”李超强调,国家发改委已通过“东数西算”工程优化算力布局,在西部可再生能源富集区建设8大国家算力枢纽和10个数据中心集群,推动算力需求与绿电供给精准匹配。“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还存在部分算力设施‘小而散’、老旧算力设施能效偏低等问题,在节能降碳改造方面仍有较大优化空间。”
针对现存问题,下一步政策将聚焦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三大方向:新建大型及以上算力设施原则上须布局在国家枢纽集群内,存量“小散低效”设施将加速整合淘汰;统筹算力与电力基础设施规划,推动数据中心向西部绿电富集区集中;严格新上项目节能审查与
碳排放评价,鼓励探索工业余冷、余热回收等资源循环利用模式。
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工程师向柳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算力降碳需兼顾技术改造与结构优化。“除了推广高效制冷、自然冷源等节能技术,更需通过‘东数西算’实现能源与算力的跨区域协同,让西部绿电真正成为算力增长的绿色引擎。”
“软建设”补齐降碳制度短板
值得注意的是,《办法》首次将“软建设”与“硬投资”并列,强调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破解降碳深层次障碍。李超解释,“硬投资”指向基础设施建设、设备更新等实物工程,而“软建设”则聚焦规划编制、政策制定、标准体系构建等长效机制,旨在“用改革办法破解障碍,提高投入效率”。
这一理念直指当前降碳工作的核心痛点。向柳分析,我国
碳计量、碳监测、碳核算等基础能力仍显薄弱,企业
碳管理体系尚未健全,国际
碳足迹规则对接存在短板。“‘软建设’正是要补齐这些‘软件’短板,为碳排放双控、产品
碳足迹管理等提供数据支撑和制度保障。”
根据《办法》,行业层面将加快建立节能降碳、循环经济等标准体系,将目标分解至重点地区和行业;地方层面需整合财税、金融等政策工具,针对性解决卡点堵点;项目层面则要求通过实践形成可推广的技术流程和管理规范。例如,“碳达峰
碳中和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将重点支持碳排放计量、统计核算、监测系统等数智化
平台建设,为“双碳”目标落地提供“数字底座”。
“‘十五五’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期,‘软建设’的作用尤为关键。”向柳强调,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强化“硬建设”的同时,也必须强化“软建设”,通过完善碳考核、碳管控、碳管理等制度体系,既能保障国内降碳目标有序推进,也能为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等国际规则赢得主动权。
需技术、机制和资金三端发力
从算力设施改造到“软建设”落地,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节能降碳需凝聚技术、机制与资金合力。在技术创新端,《办法》明确将推广高效节能节水设备,淘汰落后低效产品,并因地制宜推动液冷、自然冷源等技术研发应用。
在机制创新端,“碳排放双控”将成为全面绿色转型的“指挥棒”。国家发改委正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构建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双碳”制度体系“四梁八柱”,推动“软建设”从理念转化为实践。
资金保障方面,中央预算内投资将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导向作用。《办法》明确,对节能降碳改造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同时鼓励地方通过绿色金融、转型金融、
碳市场等工具撬动社会资本。例如,四川省已
试点将数据中心节能改造纳入绿色信贷支持范围,企业可享受利率优惠和财政贴息。
谈及未来我国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的方向,向柳认为,首先要夯实碳排放数据基础,尽快建立覆盖重点行业领域包括企业组织层面、行业层级的碳排放计量监测和统计核算体系,为明确降碳重点、制定降碳方案夯实基础。其次要分类施策,结合不同阶段降碳要求,针对性、差异化制定降碳政策和指引,完善公正转型机制,有序有力推进重点环节降碳。三要加强要素保障和投入,增强重点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攻关的计划性、系统性,创新转型金融、碳市场、
碳金融、财金互动、税收等工具,增强综合激励约束。
李超表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从行业、地方、项目三个层次推动“软硬建设”协同落地,确保“十五五”时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的目标。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算力产业有望从“耗能大户”转型为“绿色标杆”,为数字经济与生态文明协同发展提供新范式。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