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减污降碳协同创新为核心抓手,高陵区协同其他部门,多管齐下,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推进城乡建设与
绿色转型发展,紧密结合高陵地域特色和产业结构,大力促进农业
绿色发展;强化减污降碳的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擦亮高陵水清天蓝的发展底色,助力美丽高陵。
优化能源结构,落实能耗控制。大力发展
新能源项目建设。加快光伏、风电等
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推动能源利用向高效化、绿色化转变。2024年,全区推广
新能源光伏发电项目61个,装机规模120兆瓦。农户光伏发电项目1100户,装机规模66.8兆瓦;企业屋顶光伏项目16家,装机规模53.2兆瓦,年发电量1.2亿度。积极推动散煤治理工作。落实煤改洁补贴政策,2023年至2024年采暖季累计发放补贴资金2638万元,惠及53131户。同时积极探索关中地区清洁取暖路径,稳慎开展75户“光伏+空气源热泵”清洁取暖
试点改造工作,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稳定长效清洁取暖。
推动交通运输领域减污降碳。推广充电站、充电桩配套建设。高陵区2024年累计建成集中式充电场站10个,充电桩1798个(站内充电桩205个,个人充电桩1593根)。提高新能源占比。严格车辆准入管理,确保新增或更新出租车、公交车100%为新能源车辆。2024年,高陵区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231辆,淘汰国一排放非移动机械173台,帮扶4家企业开展绩效升级,完成2家企业提标改造;新能源或国六排放标准渣土车替代任务超额完成,商砼车替代率达94.71%;更新的环卫保洁车、公务用车全部为新能源车型;以推城市治理效能在智慧韧性上实现新突破为契机,建成辖区“绿波带”,有效减少车辆怠速时间,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推动农业种植领域减污降碳。强化秸秆综合利用效率。2024年高陵区积极推广秸秆还田、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利用技术,主要农作物秸秆利用率高达97%以上,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物。将秸秆及农业废弃物纳入生活垃圾处理体系,由街办收集整理,区城管执法局统一清运至垃圾焚烧厂,累计无害化处理约560吨,有效遏制露天焚烧。全年垃圾焚烧70.8万吨,发电4.09亿度。持续推动农膜回收。积极推广使用0.015mm加厚高强度地膜及全生物降解地膜,建立专业化回收台账,实现应收尽收。2024年全区废旧农膜回收率高达86%以上,“白色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培育绿色制造标杆,推进试点示范。绿色工厂示范引领。积极引导我区企业强化绿色发展意识,开展绿色制造名单申报工作。2024年,推荐12家企业纳入绿色制造储备库中。推进试点示范工作。积极推动西安泾渭康恒环境能源有限公司进行减污降碳协同创新优秀
案例申报。该项目采用充分利用垃圾焚烧发电余热给企事业单位及居民冬季供暖,实现替代渭北热力公司2台天然气锅炉,降低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达到节能和减污降碳的目的。可供城区取暖面积280万平方米以上,惠及 115 家小区、居民2.5万户;2024年-2025年供暖季高陵区天然气用量减少约968万立方米(折合标煤 1.15万t),颗粒物、二氧化硫、氦氧化物、二氧化碳分别减排约 232千克吨、387千克、2838千克、2万吨。
强化宣传引导,营造共建共享氛围。统筹线上线下宣传渠道:线下以“地球一小时”“世界地球日”“六五环境日”等重要节点为契机,结合环保重点及政策法规,创新开展宣传活动30余次,传播生态价值理念。线上依托“西安生态环境”“i高陵”“高陵融媒”公众号,运用短视频、组图生动宣传重点工作、解读政策、发布政务信息并普及知识;同时联动央省市媒体,“请进来走出去”邀请采访、上报线索借势宣传提升影响。在国家级媒体(中国环境报/网)发稿5条,省级媒体(华商报/三秦网等)发稿9条,市级媒体(西安电视台/日报/网等)发稿17条,有效扩大传播影响力。
下一步,高陵区将围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目标,以改善高陵区大气环境质量为契机,重点围绕露天焚烧、道路扬尘以及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等领域,交叉检查,协同治污,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