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至12日,由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主办的“2025年
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与气候行动
论坛”在北京举办。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韩耕指出,清洁空气、气候治理是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课题,需要我们携手应答、并肩作战。北京市大力实施
绿色北京战略,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实现了从“APEC蓝”到“北京蓝”的华丽蝶变。
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大背景下,北京市在空气质量改善方面一直在努力攻坚。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大气细颗粒物(PM2.5)来源解析最新(第四轮)研究成果显示,区域和本地均实现污染物大幅减排,现阶段大气污染治理已经进入“0.1微克”攻坚阶段,在结构上,北京市现阶段PM2.5主要来源相对占比也发生了变化,区域传输占比进一步增加至57%,本地排放占比43%。本地排放中移动源占“半壁江山”,占比50%;生活源位居第二大源,占比18%。
减污降碳,区域协同。京津冀三地多年来联防联控联治,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绿色答卷。北京优质能源占比达99.5%,在北方大城市中率先实现基本无煤化,
碳排放强度与2013年比下降超50%;天津市打造“零碳”港区,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两座“五星级绿色码头”的港口;河北省累计压减退出炼钢产能1.1亿吨,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洁钢铁生产体系。2024年三地PM2.5年均浓度较2013年降幅均超六成。
从PM2.5来源解析的数据支撑,到京津冀协同治理的成效量化,“数据”两字已成为发展的关键词。与此同时,数据质量也是
碳市场健康运行生命线。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总经济师张昕表示,深化北京
碳市场建设,要夯实制度基础,探索发挥市场功能新举措。其中,要建立完善数据直接报送的大数据、信息化、人工智能管理
平台,探索健全碳排放核查市场化机制,有效衔接、统一规范各统计核算管理制度与要求,并探索碳排放分级分类管理。
在论坛现场的成果展示区,高科技产品不断。朝阳区数智化深度保洁与空气质量监测一体机,实现全路况全天候无人值守作业,精准识别垃圾和障碍物,配合大气颗粒物监测等功能,实时显示环境温度、湿度、颗粒物浓度参数,实现智慧环保数智化新模式;石景山区典型污染源智慧化管控执法终端,创新引入AR眼镜作为典型污染源智慧化管控执法终端,推动典型污染源监管从“人海防”向“数智防”转型;丰台区移动污染源智能监管云平台,构建“智能交互+精准监管+快速响应”的监管新模式,实现对全区2.3万辆重型货运车辆的全天候监控,覆盖305.5平方公里,精准锁定污染高发区及违规车辆。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