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围三:价值链协同的“最硬骨头”
范围三排放是指企业在其价值链中产生的所有其他间接排放,包括供应链上下游的排放、商务差旅排放、员工通勤排放以及废弃物处理排放等。范围三是碳排放计算与控制中最难的减排范围。在推进范围三减排过程中,企业普遍面临三大难题:对供应链缺乏直接控制权、排放数据缺口难以填补、以及减碳投入与收益的不确定性。
对大多数制造或零售企业而言,80%以上的碳排放并不发生在自家工厂,而是潜藏于原材料开采、零部件生产、物流配送、产品使用与报废等环节。然而,这些环节往往掌握在跨国供应商、独立承运商乃至终端消费者手中,企业想“伸手”却苦于权限不足。即便部分核心供应商愿意配合,缺乏统一的数据口径、检测能力和信息披露机制,也让排放核算的精准度大打折扣。更具挑战的是,供应链减排常常伴随着相对较高的改造成本(如工艺升级、可再生能源替换、循环设计等),而对下游品牌商而言,这些投入能否在市场中转化为溢价、忠诚度提升或政策激励,往往缺乏可量化的对照。
应对此局面,可采用“四步法”——“算清、选准、谈拢、带动”。企业应首先通过测算找出高排放的关键供应商,再以采购合同条款和激励机制为杠杆,引导甚至倒逼其实施脱碳举措。苹果与宜家的实践为行业提供了标杆:前者要求全球供应商百分之百使用可再生电力,并配套资金与技术支持;后者则通过推广LED、回收旧家具等循环经济项目,将使用阶段和报废阶段的排放重新纳入自身可控范围。可见,范围三减排不仅是责任担当,更是企业议价权和品牌力的集中体现——龙头企业在重塑供应链的同时,也在改写行业竞争格局。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