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节能认知来源以及对未来节能潜力的思考

文章来源:宏春观察周宏春2023-09-04 14:12

节能,不仅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我国相关政府部门一直推动的重要工作。
 
作为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机构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名研究人员,虽然已于2016年退休,但仍然会思考一些原来研究过的话题,诸如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之类,偶尔写一些文章或随笔,谈谈自己的看法。
 
本次随笔就节能这一话题谈点自己的体会。
 
一、我的节能认知和想法来自于调研等的知识积累
 
节能,在我国是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逐步得到重视并推行的。
 
而我国从什么时间开始重视并推动节能工作的,不经历节能工作的全过程,是不能也没有资格进行回顾和论述的。
 
建国以后,我国关于节能的口号很多,如“随手关灯”之类。
 
我国最初的节能是因为“没得用”因而需要“省着用”。“没得用”,当时的常见情况是发电能力不足,工厂因为不能正常供电,只能“开几天停几天”;如一个星期只能有两天或三天开工,其他时间没电就不能开机器。
 
农村的情况更不用说了。
 
改开后,国家重点抓了能源生产建设,供电能力不断提高,但仍然有不能满足用电需求的情况出现。因此,当时采取的措施是“开源与节流”相结合。
 
至于哪一年哪一位领导讲了节能的什么话,本人曾在一篇文章中进行过回顾;我的“回顾”其实是从有关书本中“抄”来的。
 
即我的节能知识首先是来自书本或文章,并把看到的东西加以归纳整理形成自己的初步认识。这是我节能知识的第一个来源;由此还形成我的节能建议,加强管理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书山有路勤为径”,这是古人的总结,有一定的道理。
 
我开始研究节能,是2000年以后的事情。受当时的国家经贸委节能司委托,我承担了节能课题研究,看到了国内乃至国际合作的许多研究报告,从2003年起我们课题组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了一系列的调研报告,其中的一篇报告还得到了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的批示。
 
由于发表了一系列的节能文章,参加的节能调研或相关会议多了起来,使我节能知识获取路径也相应多了起来。
 
例如,听当时的国家计委节能处陈和平处长介绍,我国的最初节能管理基本是“扫浮财”,解决工厂的“跑冒滴漏”等问题;这是向管理者学习;
 
又如,一次到江苏调研,听到一位工厂管理者说了个“笑话”,大意是这样的:工厂从国外进口了一台先进设备。后来一位拿皮包的国内“专家”到厂里说要帮他们搞节能。厂长问专家你见过这种设备吗,设备上的英文能看到吗。“专家”一脸茫然。
 
由此,我在有关调研报告中提出,节能需要技术进步,也要提高节能服务公司相关人员的能力。
 
这也是我节能知识的第三个来源:向一线人员学习。
 
……
 
综上,我的节能知识及其相应的对策建议,主要来自调查研究。也就是说,要在书本或研究报告中学习,向行业管理者学习,向一线人员学习,向行业专家学习;
 
学习方式多样,有的是会议上,有的是聊天中,有的是开会时的观点碰撞启示,有的是将一般的做法进行抽象,有的是对典型案例进行归纳。
 
我的做法不一定适合读者,可以各自发挥。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节能,对于我这个“后进门”的人来说,“师者”众多,我们需要的是“放下身子”虚心学习。
 
二、以系统思路推进我国未来的节能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7月11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绿色低碳和节能减排摆在突出位置,建立并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有力促进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
 
要一以贯之坚持节约优先方针,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地做好节能工作,用最小成本实现最大收益。
 
节能是第一能源,在国家发改委领导的讲话或文章中被多次提到。
 
在我国未来“双碳”战略实施中,节能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应当准确分析我国未来的节能潜力。
 
我国未来的节能潜力何在,如何以最小成本实现节能的最大收益,是需要专家和主管部门认真研究的。否则,如果上下都在重复正确的话却不知道怎么变成行动方案,难以收到预期效果。因此,分析我国的节能潜力十分重要。
 
分析节能潜力,需要从高能耗的结构、产业等方面入手,这也是“抓大头”“抓主要矛盾”的道理之所在。
 
我国的能源强度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高出一倍以上,虽然有发展阶段的原因,但在煤电厂、钢铁厂等高能耗行业中大量能源被浪费是客观存在的。
 
例如,在焦化厂等,还有大量的显热没有得到回收;在发电厂、钢铁厂、造纸厂等有锅炉的地方,都可以见到含盐废蒸汽排放,也是可以回收的热量。当然,类似的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的地方还有不少,即使新兴产业的数据中心、储能产业的效率等也是需要重视的地方。
 
其次,应当以系统思路推进节能工作。
 
在以往的节能推进工作中,我们采取了重点突破与整体提高相结合的办法,取得了各阶段的成效。随着单项技术方法的应用,我国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缩小,而整体能效差距依然不小。本随笔提出的建议是,采取系统思路,将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节能产业与循环经济有机衔接起来,这也是我在调研中得到的启示。
 
下面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例一,含盐高温蒸汽余热回收生产蒸汽。
 
凡有锅炉的企业,无论是电厂还是钢铁厂、造纸厂,由于蒸汽中含有少量的盐不能继续利用而要排放到空气中,如能回收利用就可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
 
记得两年前,国内曾有是否要求电厂“脱白”问题的讨论,意见并不统一;最后生态环境部“一锤定音”:不强求“脱白”。什么是“脱白”,其实就是消除电厂排放的“白色”水汽;如何“脱白”,有不同认识。生态环境部之所以定调不强行要求“脱白”,根本原因在于成本问题。当时本人也支持生态环境部的决定。
 
然而,事情总是在不断变化的。随着新技术的研发、新材料的应用,回收利用高温含盐蒸汽不仅可能而且在经济上也是可行的。例如,浙江杭州的一家民营企业,采用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张绪炜教授的创新性技术,对排空蒸汽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生产蒸汽,不仅节能、减排,还增加了蒸汽供应,符合总书记在2023年7月11日会议上提出的“以最小成本实现最大效益”的要求。归根到底,该公司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了原来不能解决的蒸汽排空问题,其发展模式可以归结为“节能产业+循环经济”。
 
例二:污水处理厂的余热回收与污泥处理。
 
污水处理厂是能耗较高的“场所”。一些污水处理厂的电耗占整个成本的70%左右,如何降低污水处理能耗成为环保企业的努力方向。在调研中发现,一些重点实验室已梳理出了新的技术思路和节能减排“施工图”。具体做法是,首先回收污水中的余热,并使之达到50℃-60℃;利用这样的温度进行低温蒸发污泥,可以减少能耗、提高效率。
 
更广义上,曲久辉院士等专家倡导并推动建设的“概念厂2.0”也是技术的集成,其中包含了物质利用的最小量化、药剂使用最小化、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水资源重复利用等技术的集成。
 
最后,推动我国未来的节能工作需要体制机制创新。
 
我们的调研发现,经济工作中的一些创新具有“跨界”的特点,不是相似行业之间的相互借鉴,就是不同领域的专家共同解决了某个领域的特定问题。
 
在我国以往的节能减排降碳工作推进中,主要是由各部门分别推进的,其结果是有些行业工作做得好些,有些稍微差些;有些地方好些,有些稍微差些。简言之,虽然工作上强调了“正步走”,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还是存在差别的。
 
这就需要充分调动地方和行业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从当地实际出发,切实推进节能减排降碳工作,努力实现我国的双碳战略目标。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