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炭消费量被低估的背后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碳交易网2015-11-18 10:12

本月初,《纽约时报》网站刊登了一篇名为《中国承认低估煤炭消费量,减排行动新挑战》的文章。文章称,中国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政府每年消耗的煤炭比此前报告高出17%。2012年的煤炭消费量增加了大约6亿吨。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这一数据差距基于今年8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4》。相较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3》,前者指出2012年中国的煤炭消费量为41.2亿吨,后者则为35.3亿吨,二者相差5.9亿吨。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有研究称,调整过后的数据可能表明在最近数年中,中国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多出了逾10亿吨,超过德国所有化石能源的排放量。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巴黎气候大会召开在即,新数据是否会为谈判代表们带来更大压力?将近6亿吨的数据偏差缘何出现?近日,《中国科学报》记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采访。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煤炭数据统计系统误差大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事实上,《纽约时报》网站刊出的这篇文章已经对数据偏差的原因给出了答案。文章认为,此次修正是根据2013年的经济普查做出的,普查暴露了数据收集上的差异,特别是小公司和工厂的数据。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主要原因在于发电厂和工厂十分分散,政府可能很难进行监管。”文章如是写道。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中国能源研究会教授王庆一对上述原因持认同态度。“一般来讲,电、油、气的统计都比较完整和可靠。但是煤炭生产企业多,可以通过各种运输途径和渠道获得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的统计很难有准确可信的汇总和收集,煤炭的消费和生产统计与实际情况有很大误差。”王庆一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张凯则在其一篇文章中认为,如果这种统计体系问题持续存在,将会给政策研究和决策带来很大的困扰,也会导致中国政府在出台和落实控制煤炭消费政策时有所顾虑。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张凯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王庆一告诉记者,由于统计误差,我国曾在本世纪初判断国内能源消费呈下降或者缓慢增长趋势,结果在“十五”规划中没有制定严格的节能目标。而事实上,在2005年的煤耗统计调整中,2000年的数据增加了7463万吨,煤炭消费调为正增长。在2014年的统计中又将2000年的煤炭消费实物量增加了9091万吨。经过这几年的调整,2000年的煤耗实物量相差1.6554亿吨,其他的年份也都进行了调整。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而换个角度来看,此次统计数据的调整,恰恰说明我国正在加大对能源尤其是煤炭消费的监管力度。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