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环境承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那么,到底是谁消耗了环境资源?毋庸置疑,长期以来,环境一直被低价、廉价甚至免费使用,企业没有环境成本的意识,更没有意识到环境成本是企业本应承担的内部成本。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临沂这次被关停的企业确实创造了一定的经济价值,也为当地贡献了一定的税收和就业,但相比其对社会造成的污染危害、对当地生态和人民健康造成的影响,计入环境成本后,它们的这些贡献必然要打折扣。因为治理污染需要很大的投入,未来社会要投入更多成本去偿还这些环境欠账。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仅以煤炭行业为例,根据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研究院去年发布的《煤炭环境外部成本核算及内部化方案研究》报告,每吨煤炭环境外部成本达204.76元,相当于当年煤炭价格的28%。其中,煤炭燃烧带来的空气污染公众健康损失、矿区职工健康损失最大,分别为2117亿元、934亿元,占总外部成本的55%。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以往企业几乎在免费使用环境资源,企业似乎也习惯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几十年了,就是这么发展过来的,很少有企业觉得对环境、对公众亏欠。但是,在环境资源越来越稀缺的今天,在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的今天,企业必须意识到,环境成本本来就是企业应该承担的内部成本,企业必须纠正这种认识上的误区。
天下本来就没有免费的午餐,企业免费享用环境红利多年,已到了承担环境成本,欠账还钱的时候。全国很多地方开始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这是提高环境成本的好办法。企业要想排污,需要先花钱购买排污指标。这让一些企业不好接受,不是已经缴纳了排污费了吗,为什么排污指标还要花钱购买?
环境成本与经济效益并不相悖,从长远看,推进环境整治将会有效降低总的社会成本,倒逼企业绿色升级、转型。所以,企业必须尽快适应转变,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正确认识企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自觉从各方面降低自身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对社会、对环境都多一点正向的贡献,少一些破坏。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