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行动的消费维度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学人碳交易网2022-04-01 14:35

中国绿色低碳消费之路

 
在开展“双碳”行动、实现“双碳”目标进程中,加快推进生产领域的绿色转型与大力促进绿色低碳消费是 “鸟之双翼”,比翼齐飞方为正道。
 
我国是一个人口多、资源紧、经济强的发展中国家,人们的生活方式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具有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其生活方式(包括消费模式)具备节约、简朴、循环等特征基因,总体上是属于绿色低碳范围的,这与历史上我国长期处于物质贫乏状态有关。另一方面,我国近几十年来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改善,西风东渐之下,一些过度消费、浪费型消费观念和行为有所蔓延,又出现了与可持续发展不相吻合的现象。这两种情况并存于现实之中,正面临绿色发展和“双碳”行动的挑战。
 
在“双碳”行动背景下,怎样促进绿色低碳消费、培育绿色生活方式?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印发的《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做出了清晰的部署,总体思路是,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反对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和消费,完善有利于促进绿色消费的制度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推进消费结构绿色转型升级,加快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奢侈浪费得到有效遏制, 绿色低碳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重点领域消费绿色转型取得明显成效,绿色消费方式得到普遍推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消费体系初步形成。到2030年,绿色消费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产品成为市场主流,重点领域消费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绿色消费制度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健全。
 
促进绿色低碳消费、培育公众绿色生活方式,主要在八个方面发力:
 
1.加快提升食品消费绿色化水平
 
引导消费者树立文明健康的食品消费观念,合理、适度采购、储存、制作食品和点餐、用餐。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反食品浪费情况的监督。深入开展“光盘”等粮食节约行动。推进厨余垃圾回收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把节粮减损、文明餐桌等要求融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范等。
 
2.鼓励推行绿色衣着消费
 
推动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更多采购具有绿色低碳相关认证标识的制服、校服。倡导消费者理性消费,按照实际需要合理、适度购买衣物。规范旧衣公益捐赠,鼓励企业和居民通过慈善组织向有需要的困难群众依法捐赠合适的旧衣物。鼓励单位、小区、服装店等合理布局旧衣回收点,强化再利用。
 
3.积极推广绿色居住消费
 
推进农房节能改造和绿色农房建设。因地制宜推进清洁取暖设施建设改造。全面推广绿色低碳建材,推动建筑材料循环利用。大力发展绿色家装。鼓励使用节能灯具、节能环保灶具、节水马桶等节能节水产品。倡导合理控制室内温度、亮度和电器设备使用。加快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农村生活中的应用。
 
4.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消费
 
合理引导消费者购买轻量化、小型化、低排放乘用车。进一步提高城市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出行占比。加强行人步道和自行车专用道等城市慢行系统建设。鼓励共享单车规范发展。
 
5.全面促进绿色用品消费
 
加强绿色低碳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鼓励引导消费者更换或新购绿色节能家电、环保家具等家居产品。大力推广智能家电,通过优化开关时间、错峰启停,减少非必要耗能,参与电网调峰。推动电商平台和商场、 超市等流通企业设立绿色低碳产品销售专区,在大型促销活动中设置绿色低碳产品专场,积极推广绿色低碳产品。
 
6.有序引导文化和旅游领域绿色消费
 
完善机场、车站、码头等游客集聚区域与重点景区景点交通转换条件,推进骑行专线、登山步道等建设, 鼓励引导游客采取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制定发布绿色旅游消费公约或指南,加强公益宣传,规范引导景区、旅行社、游客等践行绿色旅游消费。
 
7.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绿色电力消费潜力
 
各地应组织电网企业定期梳理、公布本地绿色电力时段分布,有序引导用户更多消费绿色电力。在电网保供能力许可的范围内,对消费绿色电力比例较高的用户在实施需求侧管理时优先保障。持续推动智能光伏创新发展,大力推广建筑光伏应用,加快提升居民绿色电力消费占比。
 
8.大力推进公共机构消费绿色转型
 
推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组织类公共机构率先采购使用新能源汽车,新建和既有停车场配备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或预留充电设施安装条件。鼓励和推动文明、节俭地举办活动。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