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对绿色消费的认识误区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陈迎2024-04-15 09:47

  鼓励扩大绿色消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消除一些社会公众对绿色消费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绿色消费倡导节约,不利于经济增长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绿色消费倡导的不是不消费或极度节俭,而是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下的适度消费,减少因“舌尖上的浪费”“面子消费”以及不健康的膳食结构与饮食习惯带来的传统消费饱和乃至过度的资源浪费现象。随着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优化消费结构、提升消费幸福感成为重要环节。引导减少、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将这一部分节俭的购买力转移到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消费上,既能够扩大绿色消费的市场规模,又能够提升人民的生活幸福感。
 
  误区二:绿色消费成本高,减排作用并不大
 
  事实上,如绿色家电产品,虽然购买价格贵一些,但更节能环保,降低了后续运行的能源支出。绿色消费也不单指绿色实物消费,也包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如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使用网络会议代替线下会议等,既能够减少出行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又能够降低出行成本。类似的,“光盘行动”也是非常重要的绿色消费行为。食物从种植、运输到加工中间包括十几道流程,造成的全周期碳排放量并不低。《自然·食物》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世界粮食体系占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由此可知,点菜“量力而行”既能够减少食物浪费,又能够有效促进减排,形成社会良好风尚。这样的消费选择还有很多,个人或家庭绿色消费的减排效果虽然有限,但所有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选择将会形成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巨大合力。通过消费结构、消费规模的调整和优化,能够倒逼生产、设计、销售以及回收等环节的服务改进,促进良性循环,提升减排效果。
 
  误区三:绿色消费重点在城市
 
  虽然我国农村消费规模扩大和消费结构升级仍有很大空间,但绝不能简单地把城市淘汰的产品推向农村,或者照搬城市促进消费的政策,要保障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农村由于地域广阔,村庄内部社会互动性更强,社会风俗对农民行为的影响也更为显著,“面子消费”“人情消费”等现象时有发生,而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的生态环境压力不可忽视。不仅如此,农村还是城市绿色消费产品的重要来源,在农村推广绿色消费,既可从源头释放绿色消费潜力,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具有多重效应。此外,物流及售后保障是扩大农村绿色消费的重点,建立绿色、快速、便捷的物流运输方式,不仅能够提供更为方便的绿色产品获取渠道,也能够为农村绿色产品的出售提供便利的环境。
 
  误区四:绿色消费只是年轻人的新时尚
 
  绿色消费需要全民参与、全民行动。大部分中老年人具有节俭的生活习惯,对价格更为敏感,往往在节水、节电等方面表现良好。老年人群逐渐成为家庭消费碳排放的最大贡献者。《自然·气候变化》发表的文章《发达国家老龄化社会面临的碳减排挑战》指出,2005年—2015年,发达国家老年人群(60岁以上)在增加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并且正在成为最大的贡献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未来应该重视老年人在绿色消费重点领域的贡献。此外,绿色消费也可以借助大数据等技术以及数字经济的便利性与智能性,精准识别与捕捉“丁克”家庭、单身主义者等特定人群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绿色消费体验,创造更为适宜的绿色消费场景。
 
  误区五:“绿电”不需要节约
 
  随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风、光、水等非化石能源迅速发展,“绿电”在全社会电力消费中的占比越来越高。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年内连续突破13亿千瓦、14亿千瓦大关,达到14.5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超过50%,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风电光伏年新增装机翻番,接近全球年新增装机的60%。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松节能意识,甚至浪费宝贵的能源资源。“绿电”生产虽然不消耗化石能源,但从全生命周期来看,发电、输电、配电、变电到用电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投资,消耗土地、金属矿物等重要资源。因此,我国能源战略强调节约优先,将节能作为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之后的“第五大能源”。
 
  误区六:促进绿色消费要靠经济激励
 
  经济激励是促进绿色消费的常用手段,但其作用有限。经济激励手段难以将高收入转化成为高绿色消费。甚至,过度经济激励也可能适得其反,如峰谷电价补贴到一定程度会使得实际用电成本较低,刺激居民过度用电,容易造成过度能源消耗和排放增加。相较于经济激励,物理环境的改变、信息提醒、身份认同等在促进绿色消费方面具有更加显著的作用。如增强节能减排意识的宣传教育、方便查询的能源排放数据等,对于引导和促进绿色消费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4055651号-1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